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2017-08-06 06:28: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十八大召开前,媒体上谈论改革的声音不绝如缕,这表明人们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关注。
B.李珊和王琳是好朋友,她们时常一起来去,可谓是形影相吊,如影随形。
C.自经济陷入“十年停滞期”之后,国内政坛日益混乱,近期又因领土问题同中俄韩摩擦加剧,如今的日本已是日薄西山
D.莫言小时候生活在山东农村,他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现在他虽然生活在城市了,可是情随事迁,家乡的一切仍让他魂牵梦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日薄西山”指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失误衰败接近灭亡,此处恰当。 A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声音微弱而悠长,或在某方面继承者稀少。此处不当。B.形影相吊,是指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不合语境。 D情随事迁是指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与题意不符。
点评: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还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列前茅  满腹经论 糜糜之音  民生凋蔽
B、名落孙山  密而不宣  寞不关心 棉里藏针
D、谋取暴利  没齿不忘  脉膊微弱  面面具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A、满腹经论(纶) 糜糜之音(靡)  民生凋蔽(敝)
B、密而不宣(秘)  寞不关心(漠) 棉里藏针(绵)
D、谋取暴利(牟)  脉膊微弱(搏)  面面具到(俱)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学们听了他的建议都觉得很合理,一时间随声附和,纷纷表示赞同。
B.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现在推出自己的核电计划可谓适当其时。
C.冷空气刚到杭城,不少商场就开始进行保暖内衣和取暖家电的促销,顾客亦不绝如缕。
D.世博期间,上海市明令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垃圾,但还是有一些人视而不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词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  )
(1)住宅的寒伧,墙壁的      ,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他苦恼。
(2)她      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3)原来就是佛来思节夫人,她    年轻,她    美丽动人。
(4)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陈设着    的木器,珍奇的古玩。
A.黯淡陶醉依旧依旧精巧
B.黑暗沉醉依然依然精美
C.黑暗陶醉依然依然精巧
D.黯淡沉醉依旧依旧精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黯淡指阴沉昏暗、没有希望;黑暗比喻(社会状况等)腐败、混乱。陶醉指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忘我地沉浸于某种情境中。沉醉指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在某种境界里。依旧指依然像从前一样;依然指照往常,依旧。精美带有感情色彩;精美带有感情色彩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 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期间如果不认真进行调查研究,那怎么能写出好的调查报告是可想而知的。
B 小说《徒劳无益》中惨案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在航越大西洋途中撞上冰山,巨轮沉没而救生艇不够,至使乘客无法获救,这与泰坦尼克号事件原因别无二致。
C 他们那一套完全是形式主义,表面上搞得如火如茶,热闹万分,实际上起了多少作用,收到多少效果,真是微乎其微。
D 那些青年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有他的思想根源分不开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C、D均属结构混乱。A删去“是可想而知的”,加上“呢?”;C句将“起了多少作用,收到多少效果”改为“起到的作用,收到的效果”;D句删去“分不开”。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常见题型》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