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8-06 06:31: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字音有误的一组是(?)
A.强弩(nǔ)之末日薄(bó)西山一叶扁(piān)舟呱(gū)呱坠地
B.醍(tí)醐灌顶素昧(mèi)平生万马齐喑(yīn)沐猴而冠(guàn)
C.瑕不掩瑜(yù)咬文嚼(jué)字弃如敝屣(xǐ)不容置喙(huì)
D.以讹(é)传讹相濡(rú)以沫因噎(yē)废食大煞(shā)风景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分)
菊不随秋叶飘舞,寒深露重,香味依然   (mímàn),与月共醉,与霜共舞。“雪清玉瘦”是写菊的高洁,“暗香盈袖”是写菊的情怀。菊,清静无为,于那山野之中不媚世好,翻阅了三千年,依然铿锵   有声。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词。答:        (l分)
(2)给上述文段中加点的词标上拼音。答:        (1分)



3、阅读题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5分)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小题1: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善于因材施教,无论是谁,只要肯来求教,他就进行教育;无论谁做他的弟子,他都要亲自作调查研究,了解到每一个人的特点,然后进行教育。
小题2: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缄默编纂脉膊恰如其份
B.防碍端祥落寞鬼计多端
C.膨胀喧泄坐镇可见一般
D.打蜡胼胝震撼嬉笑怒骂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日前,部分网友网上发微博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此则微博引发网友共鸣,这种行为遭到舆论普遍谴责,更有人搬出“素质差”的论调。
请对“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阐述你的看法,给出两点理由。(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80字左右)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