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8-06 06:36:5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短文,完成1—3题
小提琴的力量
(澳大利亚)布里奇斯
那天中午,我驾车回到花园别墅。刚刚进客厅门,我就听见楼上的卧室里有轻微的响声,那种响声我太熟悉了,是那把阿马提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有小偷!”我一个箭步冲上楼,果然不出我所料,一个大约12岁的少年正在那里抚摸我的小提琴。那个少年头发蓬乱,脸庞瘦削,不合身的外套鼓鼓囊囊,里面好像塞了一些东西。看来他是个小偷无疑,我用结实的身躯堵住了少年逃跑的路。这时,我看见他的眼里充满了惶恐和绝望。就在刹那间,我突然想起了记忆中那块青色的墓碑,我愤怒的表情顿时被微笑所代替,我问道:“你是拉姆先生的外甥鲁本吗?我是他的管家,前两天我听拉姆先生说他有一个住在乡下的外甥要来,一定是你了,你和他长得真像啊!”
听见我的话,少年先是一愣,但很快就接腔说:“我舅舅出门了吗?我想我还是先出去转转,待会儿再来看他吧。”我点点头,然后问那位正准备将小提琴放下的少年:“你很喜欢拉小提琴吗?”“是的,但我很穷,买不起。”少年回答。“那我将这把小提琴送给你吧。”我语气平缓地说。少年似乎不相信小提琴是一位管家的,他疑惑地看了我一眼,但还是拿起了小提琴。临出客厅时,他突然看见墙上挂着一张我在悉尼大剧院演出的巨幅彩照,于是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栗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跑远了。我确信那位少年已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没有哪位主人会用管家的照片来装饰客厅。?
那天黄昏,我破例没有去湖畔的公园散步,妻子下班回来后发现了我的这一反常现象,忍不住问道:“你心爱的小提琴坏了吗?”“哦,没有,我把它送人了。”“送人?怎么可能 !你把它当成了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亲爱的,你说的没错。但如果它能够拯救一个迷途的灵魂,我情愿这样做。”看见妻子并不明白我说的话,我就将中午的遭遇告诉了她,然后问道:“你愿意再听我讲述一个故事吗?”妻子迷惑不解地点了点头。“当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我整天和一帮坏小子混在一起。有一天下午,我从一棵大树上翻身爬进一幢公寓的某户人家,因为我亲眼看见这户人家的主人驾车出去了,这对我来说,正是偷盗的好时机。然而,当我潜入卧室时,我突然发现有一个和我年纪相当的女孩半躺在床上,我一下子怔在那里。那个女孩看见我,起先非常惊恐,但她很快就镇定下来,她微笑着问我:‘你是找五楼的劳德先生吗?’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好机械地点头。‘这是四楼,你走错了。’女孩的笑容甜甜的。我正要趁机溜出门,那位女孩又说:你能陪我坐一会儿吗?我病了,每天躺在床上非常寂寞,我很想有个人跟我聊聊天。我鬼使神差地坐了下来。那天下午,我和那位女孩聊得非常开心。最后,她又索性将那把阿马提小提琴送给了我。就在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出公寓,无意中回头看时,我发现那幢公寓楼竟然只有四层,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居住在五楼的劳德先生!也就是说,那位女孩其实早知道我是一个小偷,她之所以善待我,是因为想体面地维护我的自尊!后来我再去找那位女孩,她的父亲却悲伤地告诉我,患骨癌的她已经病逝了。我在墓园里见到了她青色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一首小诗,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把爱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我快乐!’”
三年后,在墨尔本市高中生的一次音乐竞技中,我应邀担任决赛评委。最后,一名叫梅里特的小提琴选手凭借雄厚的实力夺得了第一名!评判时,我一直觉得梅里特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颁奖大会结束后,梅里特拿着一只小提琴匣子跑到我的面前,脸色绯红地问:“布里奇斯先生,您还认识我吗?”我摇摇头。“您曾经送过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着,直到今天!”梅里特热泪盈眶地说,“那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把我当成垃圾,我也以为我彻底完蛋了,但是您让我在贫穷和苦难中重新拾起了自尊,心中再次燃起了改变逆境的熊熊烈火!今天,我可以无愧地将这把小提琴还给您了……”
梅里特含泪打开琴匣,我一眼瞥见自己的那把阿马提小提琴正静静地躺在里面。梅里特走上前紧紧地搂住了我,三年前的那一幕顿时重现在我的眼前,原来他就是“拉姆先生的外甥鲁本”!我的眼睛湿润了,那位女孩永远都不会意识到,她的纯真和善良曾经是怎样震颤了两位迷途少年的心弦,让他们重树生命的信念!(《读者·人文读本》)
1.作者明明知道少年是个小偷,为什么却故意说:“你是拉姆先生的外甥鲁本吗?”这一做法曾受到哪一句话的启示?有怎样的深刻立意?(4分)
2.在第2节中,为什么“记忆中那块青色的墓碑”让“我愤怒的表情顿时被微笑所代替”?这样写自然合理吗?说明理由。(7分)
3.联系全文,分析标题《小提琴的力量》中“小提琴”在整篇文章构思上的作用以及它所具有的某一种力量。(7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德
?  在普鲁文斯省,当天气温暖起来时,把家畜送到阿尔卑斯山里取已经习惯了。畜生和人在那里要过五六个月,夜间便睡在露天底下高齐腰际的草里;随后,当秋天最初战栗的时候,他们又下山回到农庄上来,重在背迷迭香的花熏香了的灰色的小山上过着单调的牧羊生活……
  昨天晚上羊群回来了。从早上起,大门便敞开的等待着;羊圈里铺了新鲜的干草。 
  不时地,人们重复着说:”现在,他们已经到艾杰尔了:现在,已经到巴拉都了。”
  近黄昏的时候,突然间,一声大叫:”他们到那儿啦!”而在那边,在远处,我们看见羊群在尘土腾起的光辉里前进着。
  整个的路好像在跟羊群一起蠕动,老公羊走在最前边,角往前伸着,现出凶野的神气;在它们的后边,是羊群的主要部分,有点疲倦了的母亲们,偎挤在腿间的乳儿,篮子里驮着新生的小羊羔,一边走一边摇晃着的,头上戴着红绒球的骡子;再后边,是全身浸在汗里,舌头伸到地上的狗;走在最后边的,是两个高大的裹在褐色毛布外套里的牧羊的家伙,衙门的外套像袈裟一样,一直拖到脚后跟。
  所有这一切,在我们面前快乐地排成行列,带着一阵急雨般的践踏声拥进了大门。
  那时院子里是怎样的骚乱啊!金绿两色相间的大孔雀,戴着绢绒般的冠,从它们的栖木上认出了来者,并用一种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它们。
  沉睡着的鸡窝突然被惊醒了。所有的都站了起来:鸽子,鸭子,火鸡,竹鸡。整个的家禽场像是疯狂了一般。母鸡们谈着要玩一整夜……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气氛似的
  在这样的骚动中间,羊群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住所。没有比这样的安置看来更可爱了。老公羊看到了它们的食槽,感动得流出了眼泪。那些在旅途中生出来而还从未看见过农庄的羊羔和极小的羔儿,惊奇地看着它们的周围。
  但是最动人的是那些狗,那些忠于职务的牧羊人的狗。它们跟在羊群后边十分忙碌,在农庄上就只看到它们。
  守夜的狗在它的窝里唤它们回来是徒劳的;井边盛满了新鲜的水的水桶向它们做手势也全无用处;在羊群进来以前,在粗大的门闩把小栅栏门关了以前,在牧羊人到低矮的小屋里坐在桌子周围以前,它们是什么也不要看,什么也不要听的。
  而在这时候,它们才仅仅同意进到群狗的窝里去。在那儿,它们一边舐着它们的菜汤桶,一边同它们农庄上的同伴们谈论着它们在山里所做的事情:在那可怕的地方,有狼,有洋溢着露珠的大朵的紫色的毛地黄……
1.在羊群秋归的情景描写中,文章主要传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购物时与商家讨价还价或是商业谈判桌上你来我往的语言交锋,都是运用语言工具来博取更大经济利益的表现。因此,可以说每次语言的轮回和交锋就是一种博弈,这种在语言研究中引入博弈论的研究思路只是语言经济学的一部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语言经济学将“语言”和“经济”这两个工作和生活中都离不开的重要因素结合起来,关注如何使用语言才能既精炼有效又可获得高产出的经济回报。
②博弈论最早是由精通此道的经济学家引入语言研究的。其代表人物是著名经济学家鲁宾斯坦。他在所著的语言经济学文集中,有两篇论文涉及到博弈论在语言运用中的表现。他以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辩论”这种语用行为为例,阐述了关于语言运用中的博弈论思想以及博弈论修辞的应用。另外,他也冷静地分析了博弈论在现实中的应用问题——一方面不应该过分夸大博弈论的“实践应用性”;另一方面,博弈论的概念和原理也确实特别适用于有大量“局中人”参与的各种语言运用现象的分析。语言的交锋就是一种博弈,因此,在用以解释语言现象时,博弈论工具可能最为有效。鲁宾斯坦还指出,“博弈论正进入一个新的研究时代,我们将很快看到它激动人心的发展。”
③简单地讲,到目前为止的研究认为,虽然如鲁宾斯坦所指出的那样,不能过于夸大博弈论的实践应用价值,把它当作“决策者的行动指南”,但是博弈论在包括日常会话交际、商务会谈、外交谈判、法庭辩论、文学语用等等不同层面的语言行为研究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这方面研究的推广和开发值得期待。
④博弈论与语言研究的结合只是语言经济学研究内容的一部分。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语言经济学既具科学研究价值又有很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它是以语言学和经济学为主,跨越诸多学科门类的一个交叉学科。语言经济学关注语言在经济活动中特殊的作用和价值,对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语言学和经济学研究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⑤一般认为,语言经济学始于信息经济学家雅各布?马尔沙克发表于《行为科学》杂志上的一篇名为“语言经济学”的论文。他首次提出了“语言经济学”的概念,并阐明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和考察语言是非常有意义的。他指出,语言和其他资源一样具有价值、效用、成本、收益等经济特性,认为经济学与语言的优化之间存在重要联系。
⑥经济学家格林曾这样概括语言经济学:“语言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式,它把经济学通常的概念和手段应用到研究存在语言变量的关系上,尤其(但不是仅仅)对那些经济变量传统上也起作用的关系感兴趣。”后来,他又补充道:“下此定义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即经济学的特点不在于它研究的话题,而在于研究那些话题采用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把经济学的论证推理方法应用到语言问题上就成为语言经济学的一部分”。
(节选自2013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小题1:与“语言经济学”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认为每一次语言的交锋就是一种博弈。而在语言研究中引入博弈论的研究思路只是经济学的一部分。
B.语言经济学将“语言”和“经济”结合起来,关注如何使用语言才能既精炼有效又可获得高产出的经济回报。
C.通常在解释语言现象时。博弈论工具可能最为有效。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即是将博辩论与语言研究的结合。
D.一般认为首次提出语言经济学概念源于信息经济学家雅各布?马尔沙克发表的名为“语言经济学”的论文。

小题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①段,作者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何运用语言工具来博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现象入手,阐述语言经济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引出下文。
B.②③段,结合鲁宾斯坦将博弈论引入语言学研究所做的阐述,指出博弈论在不同层面的语言行为研究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
C.④⑤⑥段阕述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介绍了语言经济学的起源,引述了经济学家格林对语言经济学的论述,使读者有较全面的认识。
D.文章首先阐述了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学科性质,最后借经济学家的相关阐述来给语言经济学下定义,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经济学家鲁宾斯坦曾有两篇论文涉及博弈论在语言运用中的表现,博弈论最早就是由他引入到语言研究中的。
B.从经济学特点看,把经济学通常的概念和手段应用到研究存在语言变量关系上的语言经济学属理论经济学范式。
C.语言经济学关注语言在经济活动中特殊的作用和价值,将对语言学和经济学研究都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D.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语言经济学既具科学研究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价值,所以语言经济学属于经济学。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9分)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②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⑤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⑥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⑦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⑧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选自《十月》,作者:梁衡。有删改)
小题1: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以下是对文章第②④节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作用的分析,请判断正误。(4分)
①引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
②引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
小题2: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3分)
小题3:下列是对文章开头画线句子“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含义的理解,请判断正误。(6分)
(1)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2)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
(3)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
小题4:怎样理解这些写“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李清照的诗作面前是“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请将理解填写在横线处(6分)
①在写作的主题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写的都是男女相思;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表现?
②在诗词的格调上,离情闺怨类诗词表现的都是狭隘的个人愁绪;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表现出?
③在艺术风格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往往滥用感情;李清照的诗词?,给人以美的享受。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两个题。
母亲的爱
汪国真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岌岌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烂漫
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
母亲心灵的广场
(1)“我们爱母亲”和“母亲爱我们”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举例分析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