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旁。
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是幸福;
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是幸福;
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思,那是幸福。
幸福可以是恬静悠闲、无牵无挂,也可以是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幸福可以在鲜花丛中、领奖台上,也可以在寻常巷陌、凡夫俗子中……
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请以“幸福的感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必须写记叙文。②自定立意。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 有位哲人说过:珍惜生命,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不过我现在要说,珍惜生命,因为生命不只是属于自己也属于爱你的每一个人。
? 请以“珍惜生命”?为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文体:记叙文或议论文②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夫丧命于大海。船在大海中随风雨飘摇。
鸟儿羡慕地说:“船真幸福啊!无忧无虑,还可以品味阳光、蓝天。”
云朵见了,也是由衷赞美:“看人家船多轻松啊!不负重荷,没有坎坷,一路沉默,却不失为一道风景!”
船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都错了!我是一只失去方向的船,没有前程与目标,随波逐流,最终只能被大海吞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叩亮希望之灯
清优淡雅的小溪,奋斗不息,因为浩瀚碧海是它的希望;清新浓艳的鲜花,芬芳四溢,因为满园春色是它的希望;飘逸凌空的白云,淡墨浓彩,因为点缀美丽晴空是它的希望。
古人有云:“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这些不朽名作曾耀亮历史天空,沉淀为千年哲理。然而,这辉煌璀璨夺目之明珠,不就是希望之神灯所照亮的吗?
文天祥宁死不屈,他希望浩气塞天,以正天地,所以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彪炳千秋;陶渊明罢官归隐,但他希望生命飘逸,所以躬耕陇亩,在“悠然见南山”的桃李萦绕中怡然自乐;杜甫不甘平庸沉沦,因为他希望“读破万卷书,诗成泣鬼神”,以横溢才气救济苍生,所以他“人间疾苦,波底斑斓”,以悲呛独忧国家的“诗圣”誉满千古!
以上桂影班驳,种种绮美悲恨不就昭示着我们:以希望之灯,照亮人生,还自己活出无限精彩吗?
若没了希望之种,哪能成常青绿树以撑天顶地?没了希望之灯,哪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居临下?哪有茫茫黑夜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万丈豪情?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不满怀信心,以希望为翼,以理想为导航,飞向成功的怀抱?叩亮希望之灯,梦想亮着,前途光着,纵使奇险险壑耸立着,惊流急滩阻挡着,又何惧之有??
哪一个亡国之君不悲痛,哪一个败军之将不失望?这种体验句践有过。但他那不屈的灵魂与希望相遇,在那澎湃的血红中,他的灵魂更加坚强。于是他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科学家追求的是真理,为真理付出的就不只是汗水了。布鲁诺不接受宗教的游说,于是异教徒遭到了迫害。睿智的上帝让布鲁诺捧着那沾满鲜血的“日心说”对准太阳。顿时,一片希望之色映红了布鲁诺的脸,什么都不必说了。这令人激动的希望让布鲁诺一直坚持着,坚持着,从过去到现在,直到永远。
提起希望之灯吧!那里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秀丽风光,那里有“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壮伟奇观!
绝美的风景在绝陡的险峰之上,绝美的人生在绝险的攀登之上,叩亮希望之灯,活出人生精彩,灯亮着,心不悔。
本题解析:材料作文中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赞美船的,认为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一种是船本身的,它认为自己没有目标、方向,生活没有意义和价值。审题时应从不同的对象入手,找准材料中的关键句。
船因船夫丧命飘摇不定,鸟儿和白云却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不知道船的内心疾苦,误认为船无忧无虑,一身幸福。从这个角度可以提取的立意有:①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深入了解,不妄下结论。
船没有了前程和目标,四处飘荡,屈从命运,坐等大海吞噬。从这个角度可以提取的立意有:③有目标,生活才有意义、价值。④心怀希望,不要万念俱灰。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红楼梦》这本伟大的经典文学作品, 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它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本身就具有一种无限的力量。(苏童)
影响我最大的作品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少年过去了, 那些当年活现在我脑海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莫言)
中国学生必须背诵几种大部的经典,这种聚集成功的大资产,以供中国著名作家任意的使用,在文辞的修饰上自然能得到有效的结果。(瑞典语言学家、世界著名汉学家 高本汉)
请以“品读经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示例:
品读经典
莫言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登上了世界文学之巅,其中固然有其自身的刻苦努力、笔耕不辍,但却也与那些博大精深、滋养心灵的经典作品不无关系。
品读经典,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更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
在人类历史的浩浩长河中,时光之水冲刷去了一切荣耀与权势、罪恶与纷争,只有那些历经时间淘洗的经典作品流传百世。它们有的是浩浩长言,洋洋洒洒几百万字;有的是精悍之作,言有尽而意无穷。但它们都反映出了最真实的那个时代,都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大师们的心血,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人类历史真实的记录者。人类的历史,若少了那璀璨繁星般的经典作品,该是多么黯淡无光?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矣。是的,摒弃喧嚣而浮华的尘世,净手端坐,捧一本经典,燃一瓣心香,平淡无味的生活竟也变得摇曳多姿。在《蒹葭》中,感受爱情的朦胧与盎然的古意;在《老子》中体味道法自然的奥妙与清静无为的哲理;在《活着》中感受生活的苦难与心灵的迷惘……品读经典,为我们平凡人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为我们打开了通向种种奇幻人生的大门。
高尔基有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原始人到现代人并非是一蹴而就,经典作品就像一个个精心打磨的钩子,将人类的智慧环环相扣。我们看到,四书五经高度浓缩了儒家文化的精华,奠定了一代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与文化血脉;我们看到,煌煌《史记》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让后人能够触摸历史最真实的脉络;我们也可以看到《寂静的春天》是如何发人深省,如何唤起了人类对自然的重视……人类文明火炬一代一代得以传递,经典的力量实在居功至伟。
狄更斯在其经典作品《双城记》中批判:“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现代发达的出版业与科技水平为阅读经典提供了绝佳的途径,但终日忙碌、追名逐利的人们却正在丧失阅读经典的耐心与能力。鸦片战争的炮声早已远去,我们正在沾沾自喜,猛然回首,却发现在大洋彼岸,经典作品从未远离人们手中。民族当自省,品读经典,民族方能自强。
品读经典,你会发现,经典的力量,从未远去。
本题解析:所给材料从三个侧面谈及对经典的理解:第一句话谈以《红楼梦》为代表的经典作品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影响(侧重经典作品本身的价值);第二句话讲经典作品令人记忆深刻(侧重对个人的影响);第三句话言经典作品对中学生和作家的作用(侧重对写作的帮助)。从“品读”出发(落脚),选取这三个侧面的任一立意记叙或论述,均为切题。
“品读”不仅是“读”(对情节的简单了解),更要体现“品”(品出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品出人生感悟),记叙文要体现出“品读”的过程,认识的渐进过程;写成议论文也要尽量体现思想认识的深化过程。
把“品读”和“经典”两个概念捆绑起来记叙或论述,或者把“经典”和“品读”分开表述,写作重点把握准确,均为切题。
简单地列举哪些是经典作品,或只谈经典作品有哪些作用,无“品读”过程或弱化“品读”,写作重点把握不准,视为审题不准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作文
面对春天,古人们总有无尽的感慨,杜甫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牧说“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白居易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韩愈说“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叶绍翁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辛弃疾说“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李煜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那么对春天,你有怎样的体验?有怎样的感悟呢?
请以“春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第一步:确定立意。春天可以引发人们以下的联想:①充满生机与活力,是生命的象征;②拥有美好的前景,是青春与希望的象征;③拥有温暖的阳光,是关爱的象征;④拥有绵绵的春雨,是思念的象征。
第二步:确定内容。可描摹春景、可叙写春天的故事、可抒发你对春天的感想。
第三步:确定文体。叙事则写记叙文、发表高见则议论文、状物抒怀则写散文……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