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6 07:16: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3分)
A.鲁迅先生对于四十多个青年被虐杀的事实,心里出离愤怒到了极点。
B.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个铅字,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屡试不爽
C.过去有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莅临清华大学演讲,梁任公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D.我们强忍住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深情地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长歌当哭来告别我们的初中同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使用不当,“出离愤怒”即超出愤怒,形容愤怒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极点。B.使用不当,“屡试不爽”是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这里被理解为“屡试不中”的意思,属于望文生义。C.使用恰当,“叱咤风云”指一声怒喝,可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多用于一举一动都有重大影响力的人。D.使用不当,“长歌当哭”,指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对郭沫若及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考古学家,他在诗歌及历史剧创作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B.《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诗集,诗歌形式自由活泼、风格雄奇壮美,具有瑰丽的浪漫色彩,《炉中煤》《天上的街市》等均是其中的名篇。
C.《凤凰涅槃》是《女神》中的代表作,该诗抛弃了传统诗词对于纯意境的追求,传达了像凤凰涅槃般在旧的毁灭中寻找再生的“五四”精神。
D.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常借用“史事”讽喻“今事”,《屈原》《虎符》《蔡文姬》等剧本,成功地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典型形象。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天上的街市》出自诗集《星空》。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水中的倒影
【俄】亚.索尔仁尼琴
在水流涌动的水面,无论是远还是近的倒影全都辨认不出,即便水流清澈,即便水流上没有泡沫,——在经常涌动的水面,在永不休止的水的替换中,倒影是不真实的、不清晰的、难以理解的。
只有当水流穿过一道又一道河抵达一片安静、开阔的海湾,或是在小河湾中驻足,或是在水波不兴的小湖中安卧,——只有在这些地方,我们才能在镜子般的水面上看到岸边树木上的每一枚叶子,淡淡白云中的每一抹云絮和天空那丰满而又蔚蓝的深处。此亦似君,此亦如吾。如果说,我们百般努力,至今仍未看见、仍未观照到不朽的、清晰的真理,这也许正是因为,我们还正在向某处运动,我们还正在生活?……
在运动中能否清晰地辨认事物或认识自我,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见解。100字左右。(6分)
答:                                                  


参考答案:示例:(1)能,事物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发展变化的,人是会跟随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改变乃至深化。
(2)否,辨认与观照事物须得在静止的状态或事物运动结束之后,静观默会、凝神结想,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整体与全貌,才能达成清晰的认识。
(3)辩证的认知,既可以在运动中也可在静止的状态下认知事物。此外,还可以从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及因认识事物角度的不同,来分析认识的变化。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认识事物、阐明观点的能力,依据文段中的内容,可以总结出文段中的观点,可以认同这一观点,在运动中不能辨认事物或认清自我,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来谈论;也可以逆向思维,否定文段中的观点,认为能,依据自己对话题的理解,表明自己的观点;还可以辩证的考虑问题,得出两者皆可的结论,但不论持哪一种观点,重要的是言之成理。依据文段内容阐明观点,是比较灵活的题目,但核心是文中的观点,如本段中的观点是在运动中不能辨认事物或认清自我,可以选择认可,也可以反对,但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说明道理。切忌丢开文段,另起炉灶,脱离了答题的范围。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寡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 ②臣知王之不忍也
B.①若无罪而就死地,故羊易之 / ②挟太山超北海
C.①王无异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 ②此心之所以合王者
D.①吾力足以举百钧,不足以举一羽 / ②莅中国抚四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固”:副词,相当于“本来”。B.“以"’:①介词,表方式,相当于“拿”“用”。②连词,同“而”。C.“于”:①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②介词,表对象,相当于“跟”。D.“而”。①连词,相当于“却”。②连词,连接并列关系的词组。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请从下列5个词语中任选两个,写一则寓言故事。(15分)
蚂蚁  蜘蛛  蜜蜂 麻雀 苍蝇
要求:(1)叙事生动形象。(2)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3)结尾必须用一句话概括寓意。(4)结构完整。(5)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