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童话,按要求作文。
有两只兔子--小白兔和小黑兔,小白兔的生活观念很简单很实际:守住萝卜,天长地久。基于此,她每天都忙忙碌碌,播种、收获、储存,单纯而快乐。小黑兔却并不如此,她的精力不是放在种植萝卜上,而是每天早出晚归,去品尝林间各种各样美味的野草,累了就在花丛间美美地睡上一觉。
冬天来了,小白兔看着家里储存的满满一仓萝卜,便无比欣慰--自己的日子虽然平淡,却在冬天守
住了萝卜。小黑兔无法找到食物,只能以一些难吃的枯叶草根充饥。而小黑兔并不懊丧,照样乐呵呵的:虽然我放弃了萝卜,但尝到了小白兔一辈子也无法尝到的“美味”食物。
白兔与黑兔,对应着生活中的两类人;“守住萝卜”和“放弃萝”,代表着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对于这个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我们在生活中该“守住萝卜”,还是该“放弃萝卜”?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呢?请根据你对上述故事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辛。
参考答案:
何种人生
前几天,偶然在一大堆CD和磁带里翻到了一盘录音带--是我很小的时候好玩录下来的。放出来一听,居然是大人们在问我的理想。那个幼稚的声音毫无顾忌地描绘着她的“宏伟蓝图”,而一旁的我不由瞠目结舌地倒了一遍又一遍,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家伙怎会是我?(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引入正题。)
是啊,不知从何时起,我忘却了儿时的梦想:那时的我说我要成为一名画家,而现在面对着白纸却只反应得出xyz;那时的我说要周游世界,而现在的我却盘算着要花多长时间做完试卷……(不甘平庸的“梦想”与如今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
我惊愕地发现,随着一天天地长大,我竟变得越加实际,原本的梦想竟与不切实际划定了等号。
曾经羡慕庄子,无所顾忌地穿行于天地山水,尽管他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现在,我竟对这种生活态度逐渐否定。随着阅历的增长,我愈加明白了金钱与地位的重要,我开始意识到这样的人被当今社会接受的不可能性。我知道我惟一的出路便是读好书,上好学,庄子式的人物,注定只能游走于社会的边缘,我当不起。(文因实话实说而感人。)
曾经崇拜玛丽?居里,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毅然剪去美丽的秀发,投身于浩瀚的知识海洋,尽管长年的辛劳为她的双鬓镀上了银霜,射线无情地侵蚀了她的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愈加对这种人生产生畏惧:我不敢想象,若是心血的倾注都归结为徒劳,那我的人生岂不白白浪费?毕竟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那些与真理擦肩而过的科学家,那些艰辛一生却一事无成的当年的有志青年……我写不出他们的名字,而恰恰也就是这一点,成了他们生命最大的悲哀。这样的赌,我输不起。
我常听明星们说,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平凡人;我常听过来人说,平淡是真。或许,当看过了一切红尘嘈杂,也就会觉得生活不过就是如此:每天忙忙碌碌,播种,收获,抑或是失去。当疲惫了一生,闯荡了一生,回头看看,竟忽视了沿途的风景,擦身而过的路人,会后悔吗?(“当疲惫了一生……”一句,表意似不够明晰。)
但我仍旧不能下定论,究竟该选择哪种人生。有时看着两鬓斑白的外婆烧饭、洗碗,竟也无来由地生起一种悲哀--难道我也会如此?这时的我,又会有一些不甘。
何种人生?这确实是一个困难的命题。既然现在的我已与10年前的我截然不同,那么,我的答案一定还会有所改变。只是无论如何,希望到我终老的时候,不会后悔当时的选择--尽管,这很困难。(对于选择“何种人生”并未给出答案,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困难的命题”。)
评点
“诗言志”,“我手写我心”,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作文训练追求的根本目标,更是新一轮课改的方向。好的作文,理应写出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何种人生》一文,真诚地展开自我剖析,诠释了面对不同人生态度(或者说生活方式)的两难选择,折射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全文“我”字当先,化虚为实,结构严谨,语言凝练,基本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本题解析:
思路点拨
本题参考立意:一、“小白兔”“守住萝卜”--在平实的生活中守住平淡,容易满足,这样的人往往铅华洗尽,只注重生命的厚实和平淡,就像一只背负厚壳的蜗牛,永远在地平线上爬行,在厚实与平淡中开采生活,给生命拔节。二、“小黑免”“放弃萝卜”--在单调生活中不满足现状,这种热烈的人,永远都在追求不枉活一生的乐趣,勇于冒险尝试,哪怕因为尝试而面临暂时的生存危机,也在所不惜。三、这两种人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短处。其实,生活中还是存在“第三只兔子”的。这种人面对生活灵活机动:当平实的时候,他们会沉下心来呆在园子里种好每一棵萝卜;当他们热烈的时候,又会把握好每一个契机“拾级而上”,去观赏“无限风光”;当他们有一天退出舞台、归隐平凡,又会守护好每一个黄昏。我们姑且称之为“小灰兔”吧。“外儒内道”的苏东坡,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上面几种观点,考生无论肯定哪一种,否定哪一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请以“肩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写记叙类文章要主题明确,素材鲜活,描写生动;写议论类文章要观点明确,材料典型,分析合理。②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肩负
上天给我一千次的挫折,我也要学会肩负,为自己找第一千零一次的理由。――题记
穿梭在挫折重重的人生里,人生更像是条奔涌的大河,河的这岸是肩负,河的那岸是放弃,是停留还是跨越,冥冥中有一个声音指引我们“肩负你所面对的,接受你所选择的”。
肩负让我们在超越自我中,显得更顽强。雏鹰为了天空的自由翱翔,选择肩负一次次的落下;骏马渴望草原上的纵横驰骋,选择肩负一次次的跌倒;飞蛾渴望生命的绚烂辉煌,选择肩负热焰的无情灼烧。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生命在挫折中显得顽强。在一次次与困难作战中,默默肩负战胜不了的,是人生奋斗的真谛。肩负那些世间的挫折,如同在荆棘中踏出一条血路,即使踏着雪,你也要相信,在肩负过后,人会变得更坚强。
肩负是胆识,是考验,是挑战。学会肩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陶冶,是战争与磨难的考验。在汶川的“战场”上,有一位29岁年轻教师,用双臂抱紧学生,呈雄鹰状为他们承受倒下的房屋,我想这便是真正的承受。面对危险,却依然选择肩负,我想那只未展翅的雄鹰会在另一个世界展开双臂,展翅翱翔。面对任何事,要记住,你遇到的是抉择,是一个关于肩负和放弃的选择,选择肩负,让人生活更精彩。
肩负有时需要超乎寻常的勇气和决心。人在困难面前总会觉得自己弱小,英雄与懦夫之别,就在于面对命运,是选择肩负,还是选择逃避,英雄在他们选择肩负后不仅战胜了困难,而且赢得了鲜花和赞誉。而弱者也在放弃中得到了匹夫的恶名。那绝世倾国的昭君,面对那卑鄙画师的恶行,面对四周的流言与不解,她选择肩负,肩负一切的流言蜚语,毅然踏上和亲之路,她以她的决心和勇气,向世俗诉说她不屈从于命运的坚强。
人生如同品咖啡,只有经历酸苦后才能品尝到它的醇美与香甜,当然得到醇美与香甜的前提是勇于肩负,因为怕苦而吐下的咖啡,留给你的只会是满嘴的苦涩。
在抉择间,骏马选择驰骋,雄鹰选择飞翔,飞蛾选择光明,他们为之不顾一切,为之肩负赴汤蹈火之苦,肩负栉风沐雨之累,肩负撕心裂肺之痛。在肩负
中,他们奏响了命运的最强音。
人生长河,河的左岸是肩负,右岸是放弃,在左还是在右,请你用心灵选择罢。
肩负你所面对的,接受你所选择的。你将是一个生活的强者。
点评:
考生扣题意识较强,紧紧围绕“肩负”行文;作为议论文,能够运用层进式分论点展开议论。为什么要肩负:人会变得更坚强,生活更精彩。什么是肩负:肩负是胆识,是考验,是挑战。怎么肩负:选择肩负需要勇气和决心。行文思路清晰,富有激情,具有较强的感召力!
作文二
肩负
夏日的阳光肆意地在这片早已干燥的土地上放射炎光,整个世界的金黄直撞入眼睛,我手搭凉篷,看见父亲拿出铁锹在刨蚯蚓。汗水早已浸湿父亲的脸庞,颗颗晶莹的汗珠从额头滑过,滴落在河滩的泥土上,我帮父亲拾蚯蚓,虽被母亲差遣来,但我仍不情愿拿这一个个褐黄色极像蛇似的带有阵阵土腥味的蚯蚓,我不知父亲怎能忍受?是为了赚钱?
淡黄色玻璃瓶很快便盛满了蚯蚓,在我的头脑中出现了这样的画面:蚯蚓怎样在夜里黑黑的水里吸引鳝鱼的注意,诱使鳝鱼进笼。一大瓶蚯蚓在阳光下蠕动,泡沫便丝丝生成,是它的唾沫吗?我不假思索:“我们回家吧!”我在父亲的背影里站起来,拉着父亲粗糙的大手踏着渐渐缩小的身影,顶着骄阳回家了,我不知父亲到底烦不烦?
中午的阳光更加狂妄,世界像端坐在蒸笼里面的馒头,热得实在难耐。父亲坐在门槛下,观察被串在铁丝上的蚯蚓的位置,以便确定鳝鱼进笼的最佳位置,不至让鳝鱼跑掉。这样以后,用一小块布包裹鱼叉口,再用橡皮筋捆绑好,这样的动作要重复一百零九次,在夏日至秋季父亲天天如此,我不知他到底累不累?
母亲说夏日午后一二点的阳光是最毒辣的,提醒父亲穿秋季才穿的大军褂,褂子是年轻时常穿的,早已褪了色彩。父亲穿上它,汗水顷刻间冒出。每日中午他走时总会摸摸我的头,叫我认真学习,听妈妈的话。然后带着两三根黄瓜,戴着泥土色的草帽,微笑着露出早已被烟熏黄的牙齿,冲出门,骑着装满鱼叉的“老爷车”走了。我不知他怎么能承受这烈日?
烈日下,父亲扭着身躯,用力地踩着车,我像是看到了祥子在极力地为生活而奔波忙碌,又像是看到朱自清笔下父亲爬站台买橘子的背影。父亲为我们肩负着生活的重负,我极力地渴望明天早晨他回来时能抓好多鳝鱼,增加收入,补了我上学期欠下的学费。
父亲为我们肩负生活的重担,他像是一座大山,我和弟弟是绕山奔腾的江流,大山为我们撑起一片艳阳天,才有我和弟弟回荡在山谷间悠扬、欢快的笑声。
点评:
这是篇精彩的记叙文,本文之所以被看好,是因为它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象,写出父亲的肩负;还因为它取材真实,来自生活,情感朴实、真挚!前面四小节的结尾都有一个疑问句,问得机智!一方面写出“我”对父亲的佩服,另一方面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本题解析:
可以在文题后添加宾语,诸如责任、使命、重任、压力等,比如,高三同学应该肩负起人生、社会的责任,有些同学忽视了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这使他们缺乏必要的挫折感和斗争精神。
不同的身份的人有不同的“肩负”。学生肩负学习的使命,肩负着父母的期望和寄托,肩负着社会的使命;父母则肩负着养育、教育子女的重担;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解放军肩负着守土保和平的职责。等等。
学会肩负会有很多益处,比如,肩负责任感可以创造奇迹;时刻认识到自己职责所在,就会被他人、社会更好地接受。
防止不动脑筋的做法,文章泛泛而谈,主题显得大而虚。比如写过去的08年中国肩负的各种考验,一段一个考验:肩负雨雪冰冻灾害,肩负地震灾害,承肩负金融危机。
必须明确肩负的内容,最好开篇就点出肩负的具体内容,比如,从高三学生的实际出发可以谈肩负社会责任(勇于肩负责任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等。
可以正面立意,强调肩负的重要性,写要肩负压力、挫折、痛苦、孤独、父母的爱等。也可以从反面立意,不能肩负父母的溺爱,人们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肩负着环境恶化的苦果等。立意还必须健康积极,不能出现消极的立意,比如:我不想肩负高三的苦,我肩负不了写800字作文的要求,考试不好,肩负着女友断绝关系的压力等。
【名人言论】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代顾炎武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5、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6、请你担负起对自己的责任来,不但是活着就算了,主要活得热烈而轰动;不要怯懦,更不要别人太多的指引。每一天,活得踏实,将分内的工作做得尽自己能力之内的完美,就无愧于天地。 ——三毛
7、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把他们的影子投到了自己前面。——泰戈尔《飞鸟集》
8、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
9、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
10、上天从没有赋予一个人任何权力,若非同时让他肩负相对的责任。
——赭罗德约翰逊,美国作家
11、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甚麼,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
——约翰甘乃迪,美国第35任总统
12、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列夫?托尔斯泰
【最新素材】
1、一个少女到东京帝国酒店做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但她万万没有想到上司安排她洗厕所!上司对她工作质量的要求特别高: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怎么办?是接受这个工作?还是另谋职业?一位先辈看到她的犹豫态度,不声不响地为她做了示范,当他把马桶洗得光洁如新时,他竟然从中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先辈对工作的态度,使她明白了什么是工作,什么是责任心,从此她漂亮地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并踏上了成功之路。自然,她所清洗的厕所,一向光洁如新,她也不止一次地喝过马桶里的水。几十年一瞬而过,如今她已是日本政府的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2、当大禹一次次用肩膀担起泥沙时,他肩负的责任不是自己一个小家的安危,而是天下苍生的忧乐。于是,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用毅力与洪水斗争,用智慧对洪水的纠缠,当他挺起坚实的胸膛,用有力的肩膀担起治水的重任,他用无私成就肩负的责任。
3、法里斯年少时在父亲工作的地方帮忙,曾碰到过一位难缠的老太太。每次当法里斯把她的车清理好时,她都要再仔细检查一遍,然后让法里斯重新打扫,直到她满意为止。后来法里斯实在受不了了,便拒绝为这个老太太服务。他的父亲告诫他说:“孩子,记住,这是你的责任!不管顾客说什么或做什么,你都要做好你的工作。”从那以后,无论做什么,法里斯都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后来他成为美国的独立企业联盟主席。
4、 美国最著名的陆军军官学校 西点军校的座右铭只有三个字:责任、荣誉和国家。这所纪律严明、竞争无处不在的学校,理念就是:一个负责任的军官才是有竞争力的军官,有竞争力的军官才能为荣誉和国家而战。
5、我国的著名词作家乔羽在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里坦言,自己年轻时最喜欢做的工作不是文学,也不是写歌词,而是研究哲学或经济学。他甚至开玩笑地说,自己很可能成为科学院的一名院士。不用多说,他在并非最喜欢和最理想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人民做出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贡献。
“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话已经是句耳熟能详的名言。但是,“责任感可以创造奇迹”,却容易被人忽视。对许多杰出人士的调查说明,只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即使在自己并非最喜欢和最理想的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创造出非凡的奇迹。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西方哲人奥古斯丁说:人们赞美山岳的崇高,大海的波涛,海岸的逶迤,星辰的运行,却把自身置于脑后……
请以“发现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作文以“发现自己”为题目,已经很明确地要求,要写一篇命题作文。即便是命题作文,命题人提供的材料也须认真阅读,深入领会其命题意旨。“人们赞美山岳的崇高,大海的波涛,海岸的逶迤,星辰的运行,却把自己置于脑后……”中,“却把自己置于脑后”明显来看,作者对此种人持否定态度。反向来看,那么发现自己的什么呢?发现是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等,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或别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自己则可以指自身的个性禀赋、精神特质、优势短板、价值实现等等。发现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地认识自己,解剖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过程。当然,这里的“自己”,可以是“小我”,也可以上升到“大我”境界。
思路点拨 1.发现自己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现今这个纷繁复杂、色彩斑斓的世界。自己看自己难,难就难在“只缘身在此山中”,做真正的自我就更难。
2.一个人如果能发现自己,能正确对待自己存在的问题,去想合理的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在生活中去注意这些细小的环节,一定会成为更优秀的人。
3.成功者是在不断实践中发现成功道路的,因此,我们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4.发现自己,才能选择最正确的道路,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上少走弯路,才能确定最优化的目标,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从而走向成功。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8月7日的《成都晚报》刊发了题为《不读〈红楼梦〉不配当空姐》的一则报道,报道说,泰国国际航空大众有限公司在华招空姐,面试时,就考了有关《红楼梦》的问题。记者问:“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泰航一高层人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我们这次就是想招具有中国特色的空姐,如果连中国四大名著都没读过,怎么能称得上有中国特色?所以,不知道《红楼梦》,没读过《水浒传》的,我们坚决不要。”
请以“名著啊名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国家教育部 2000年3月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并列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2003年5月又颁发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体现了语文教改精神,进一步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明确提出了独立性、整体性与个性化的要求。不管各地贯彻实施的情况如何,高中生在与名著“接触”的问题上,应该有更多的体验,以“ 名著啊名著”为话题作文,是有话可说的。你可以就题目提供的材料发表评论,也可以就一部名著、几部名著发表评论,或者对中学生读名著这个问题发表见解,你也可以写你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也许,在读名著问题上你有难言的苦衷,那就不妨把苦水倒出来,“倒”得真切,就是佳作。但请注意,“名著啊名著”的话题本身就对文章的情感因素提出了暗示,所以,不管用何种文体,你的文章须带上浓重的感情色彩。
本题解析:例文
读《红楼梦》感悟钗黛
樊欢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也是我国文学著作中最富有光彩的人物形象。在太虚仙境中,二人并列于十二钗正册之中,但却有着极不同的性格特征。
有人说:“林黛玉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子,‘咬尖’好胜,她的恋爱悲剧和早夭,并不值得同情;薛宝钗倒挺叫人喜欢的,性格温柔。”有人干脆说:“找个薛宝钗这样的对象不赖,真是个贤妻良母。”
这种看法太不公平了。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由于丧母过早,不得不寄养于外祖母家中。一进贾府,她就抱定这样的主旨:“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这样小心谨慎做人,或许能引起人们的同情,然而事实却完全相反。原因在于她毕竟是林黛玉,未能改变心直口快、自尊敏感的个性,说不定哪句话就把周围人得罪了。史湘云与她逗趣,说她像戏台上的小旦,众人笑着附和,她本来也可以跟着附和一句,或付之一笑,但她却非常敏感地觉得这样把她和戏子相比是一种取笑,于是立即表现出一种非常不满的样子。贾母为宝钗过生日,她也感到不快。
在林黛玉身上有着过多的敏感和自尊,这种性格和她的身世直接相关。她,是贾母的外孙女;她,是寄人篱下的女子;她,是孤高自傲的才女;她,是多愁善感的娇小姐。她想摆脱命运又无法摆脱,这使得她心灵受到很大扭曲,烦恼也无时不笼罩着这个少女的心。
一次,她夜间去怡红院。晴雯误以为是丫头,拒绝开门,这却引起她的诸多心事,“ 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怄气,也觉没趣”。第二日,见满地落花,她由景触情,写出有名的葬花词。
林黛玉的这种孤高自傲,是她痛苦的根源,这不能归咎于她,而在于封建制度本身。
林黛玉不仅身世值得同情,她爱情的不幸也值得同情。林黛玉对宝玉的爱情,绝非在于金钱和宝二爷的地位,而是发自内心的那份真诚,她不像宝钗那样去规劝宝玉关心仕途,而是与宝玉一样讨厌功名,追求自主婚姻,心心相印。
相比于林黛玉,薛宝钗则截然不同,她在金陵十二钗中,是有名的“ 冷美人”,连吃的药都叫“冷香丸”,由此可见,她却是有一番心计的。初入荣国府,这位出生在皇商之家的千金小姐,给人的印象便与众不同:“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曹雪芹在初次介绍她时便说:“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凤姐对她评价为:“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以这种“会做人”的态度周旋于荣府之中,上上下下,男女老幼,都处得八面玲珑。在这件“ 和善”的外衣之下,却掩盖着她丑恶的灵魂。
她是一个很善于奉承、迎合的人。她知道在荣府中要依靠贾母,因为贾母可以一言定乾坤,这一点被工于心计的薛宝钗早看在眼里。贾母为她过生日时,叫她点戏,她便投其所好,点出贾母平日最爱看的戏,因此得到了贾母的“更加喜欢”。
一次在园中她偶听到丫鬟小红和坠儿说的私房话,又无处躲藏,力求自保,心生一计,装出追打黛玉的样子,来个金蝉脱壳,无形中又嫁祸黛玉。金钏跳井,本为王夫人所逼,宝钗听后却若无其事地说:“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足掉下去了。”如此会“ 体贴”人,怎样不被赏识呢!这一切表演,明眼的人一下子便看出,隐藏在她身上有那么多残酷的本性,牺牲别人的利益,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她规劝宝玉要看重“仕途”,与宝玉的叛逆格格不入,更显示她死心塌地效忠于封建阶级的本性。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人应当一切都美:容貌,服装,灵魂,思想。”以此来衡量薛宝钗,便可断出这个人物身上的是非了。
雪芹先生笔法神韵,勾画出的人物现实贴切,该赞的话早已有人说过,就让一段戏文结尾吧:“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请以“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