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参考答案:(1)仰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本题解析:《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ào)歌,渔民的船歌。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写出了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渔家的欢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画。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
译文: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暴涨,鱼群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别?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②?
注: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②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
⑴两首诗的结句都有特色,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
⑵这两首诗都用了“常日醉”三个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
参考答案:⑴有两种。①喜欢欧诗的结句。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饯别宴会上作为助兴的音乐,因离别在即,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结句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②喜欢黄诗的结句。结句是说弥漫在水天之间的风月在替人悲愁。以景物的凄凉衬托人的愁绪。拟物为人,以景传情,点明景替人愁,意味深长。
⑵欧诗中的“常日醉”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诗人矛盾、激动的心情,饯行时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真挚友好之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黄诗中的“常日醉”是说我只是像往常那样喝醉了酒,下文景物的多愁善感与自身的浑然沉醉构成对比,因而他的醉是借酒浇愁的外在表现。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离亭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目无言西下。
[注]?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小题1:“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浸”有浸染之意。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水天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语意相近即可)(5分)
小题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怅惘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是、朝兴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兴亡之感和担忧时政的怅惘之情;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题1:简析这首词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小题2: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小题3:结合诗句,联系意象,简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小题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它们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小题:这首词是抒写离愁别恨的,为了表现离别之苦,作者不仅写出了男女双方的依依不舍的分手场面,而且把这个场面放在“冷落”的“清秋”时节,通过“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的环境气氛加以渲染表现,突出了离别的难以忍受,这是第一层。在此基础上,作者又通过想象,设想离别后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让人感到,离别苦,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更苦,这是第二层。紧接着,作者又写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思是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中,“良辰美景”尤其痛苦。这是第三层。这首词就是这样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得逞的。
小题:“实”主要表现在上片开头的环境描写和中间的细节描写,词作主要通过这些描写了离别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表现男女恋人的依依不舍。“虚”写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前路的空旷迷茫,表现作者的孤独和迷惘;第二个层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情造景,设想酒醒之后的情景,表现作者离开恋人之后的痛苦;第三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设想在离开恋人后的漫长时间中,碰到“良辰美景”之时的感受,表现作者,又拓展了情感的表现空间,使感情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感染力。
小题:为了抒发离别之苦,词人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选取“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烟波”“暮霭”“ 楚天”“ 杨柳”“ 晓风残月”等一系列意象,把离愁别绪的感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使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形象和谐统一,意与境会,创造出完美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它好在:第一,虚景实写,词人设想出次日酒醒时的时间(晓)、地点(杨柳岸)和特定环境氛围(寒风残月),渲染了悲凉凄冷的气氛,衬托出词人形单影只的古量孤零心境。第二,意象选择,词人选择“杨柳”“ 晓风”“ 残月”这三个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相思的意味 用以描绘凄清孤寂的秋景,景中有情,把词人请了的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写之中,耐人寻味。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6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