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小题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
小题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
小题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乘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水声回响不绝,韩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远,诗人的离情别绪,也被曲曲弯弯牵引得没完没了。一个“静”字,越发突出了滩声汩汩,如在读者目前。这是以静衬动的手法,写得十分传神。等到诗人把离思从幻觉中拉回来,才发现他依然站在二人分袂之地。只是江上的暮霭渐浓,一阵阵寒风吹来,砭人肌骨。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秋意更深了。一种孤独感蓦然向诗人袭来。此二句一纵一收,正是大家手笔。别绪随船而去,道出绵绵情意;突然收回,景象更觉怅然。此情此景,催人泪下。
小题2: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俗套。诗人笔力苍劲,伸缩自如,包容国难民忧,个人遭际,离情别绪深沉委婉,是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南乡子①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似今秋胜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③愁。
【注】①黄庭坚仕途多舛,晚居僻远的广西宜州。《道山清话》载:“崇宁四年重九日,登郡城之楼,听边人相语:‘今岁当鏖战取封侯。’因作此词。”②戏马台,在今徐州。东晋时大将刘裕(即后来的宋武帝)因北伐立功被封宋公,于重阳节在戏马台大会群僚。金络头,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配饰。③解:知道,懂得。
小题1:词的前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写出了词人怎样的自现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词用到“戏马台”的典故,有什么用意?“催酒”和“白发簪花”的行为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或衬托)手法,把众将如何高谈阔论如何立功封侯的情形,与词人悄然独立,和着短笛,倚楼长歌的形象对比,凸显出词人鄙弃功名、卓然孤高的形象。
小题2:第一问:写当年宋武帝刘裕创建的英雄业绩,都被“雨打风吹去”,流露出词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寄托了看淡是非得失,升降荣辱的思想感情。第二问:豪兴勃发,催杯劝酒的举动,不畏嘲笑,白发簪花的行为,表达了词人乐观豁达的豪放情怀和不消沉不服老的倔强精神。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手法题,通过两句诗的比较分析哪一种蕴藉耐味,一般顺着作者的思路分析原诗的好处,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本词考核的是前两句,应从修辞或表现手法入手分析,通过“诸将”和“独倚楼”可以看出是对比,对比的效果是突出某种事物或某种情感,此题应是情感,从后文“休”可以看出是“罢了”的意思,应该是放弃对功名利禄的一种鄙视。
小题2: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的题目,探究诗歌的情感要从题目、注释、和文中的关键词语中寻找,题目中是“即席而作”,注释是被放逐,诗中的关键词语,引用“戏马台”的典故,目的是“万事尽随风雨去,“休”直接点明是放弃功名利禄的意思,“催酒莫迟留”应是追逐生活中的乐趣,应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思想,“白发簪花”更显出放弃功名利禄之后的乐观旷达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夜 雪
? 白居易? ?
? ?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该诗为诗人谪居江州时所写。
1.诗中如何描写夜雪之大?试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景中有情,试概括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首先,诗人通过一个“冷”字,可见雪大天寒。其次,“复见窗户明”一句从视觉角度说明了夜雪之大,夜深却见窗明,正是深厚积雪的反光带来的。最后两句则从听觉角度表现雪大,只有厚厚的积雪才能将竹枝折断。诗人用的是侧面烘托手法表现夜间大雪。(意对即可)
2.以雪大天寒之景烘托诗人当时被贬谪时的孤独凄冷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戾报三更。
(1)诗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中体现出的精神境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由视觉到听觉,由静到动,以动衬静。首联从视角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似乎是下雪般的声音,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答:颈联体现出是月夜中物我两忘、内心澄澈的精神境界。前两联中的明月、风入竹子等景象刻画了出空灵环境,颈联用“肝肺清”直抒胸臆,尾联用“鹤戾”写环境的幽寂衬托内心的明净。(大概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C.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