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6 08:11: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应用得当的一项是(?)
A.谁都不曾想到,这些巧夺天工的石林,竟然是风沙为害的见证。
B.大学毕业生们正当豆蔻年华,无不想立即在社会上闯出一番事业。
C.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你应该和他们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微言大义,是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含义。(A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巧。B,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四岁的姑娘。D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广为传播,就会使人相信。)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选出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蕃茄  违范  藩篱
B.畈田  贩卖  空泛
C.街访  妨碍  脂肪
D.菲红  芳菲  诽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违犯 街坊 绯红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窸(suō)
然(shū)
酒(zhī)
石(chí)
B.千(yì)
(liǎo)
障(niè)
(tāo)
C.缝(jiā)
(wǔ)
(pí)
(suì)
D.铲(chì)
然(qiǎo)
(tiè)
(miǎn)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一般说来,文字比语言更加保守。     人们只听到同时代的人说话,听不到早一时期的人说话,              能看到同时代的文字,        能看到早一时期的文字,能模仿早一时期的文字,      已经从口语里消失了的词语和句法       往往留存在书面语言里。
A.所以相反既还并且也
B.因为相反既又所以还
C.因为可是不仅也因而却
D.所以可是不仅还因而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表面看来较复杂,仔细比较选项,考虑语境,不难选择。从内容上看,选段文字是一个因果倒置的句群。句群的第一句表结果,以下表原因,所以第一空应填“因为”,由此可排除两项。第二空后面的文字没有就“听不到说话”的话题说下去,而说“能看到”,与上文有转折关系。三四两处两个分句从结构上来说构成递进关系,而不是并立,到此答案已经明了。其实第五处与三四处又构成因果关系,而最后一处前面的“消失”与后面的“留存”语意有转折。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羽戈先生的近代人物,似处于写意和工笔之间,以写意为主,间或细笔勾描,很老道的笔法,乍读之下,仿佛高阳、高拜石这类文坛老手,一看自传,哦,原来是个80后!
B.8月7日夜,一场罕见的大雨瓢泼而下,沉睡的人们却依旧安祥在梦中……伴随震天动地的巨响,山洪裹挟着泥石,瞬间,树木连根拔起,农田消逝殆尽……那些无辜的生命啊,没有反抗和挣扎的机会,便被一起吞噬……
C.90后的青年人,他们不要循规蹈矩的流程,不要拘谨羞涩的胆怯,不要纷烦复杂的表演,只要张扬自我、直抒胸臆。
D.香港《南华早报》8月12日文章称:20多年来,中国一直奉行低调的外交政策,秉承邓小平的名言“韬光养晦”。如今,随着财富和实力增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愈加大胆,其领导人似乎开始调整先前的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