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6 08:11: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观鱼说
  余读书朱氏西斋,左苑而右渠。书稍辍凭槛注目焉。
  方天不雨,水涸可越,鱼皆徙而去之。其不及徙者,戢戢泥沙中,蹙鳞损介,日就于殆,将为乌鸢之所啄,蝼蚁之所噬,孰有援而活之者?余观之戚焉而悲。
  及春夏之交,淫雨弥月不止,百川暴溢,浩平如云,不见涯溪。渠亦潴而为大泽矣。于是大小鱼毕萃。洋洋焉而泳,喁喁然而噞,有戏而唼者,有触而跃者,有惊而逝者。往来无时,隐见无方。余观之又欢焉而悦,乃为之叹曰:
  噫嘻!天下之物各有所依,而鱼之所依者水也。昔之局而戚者,失所依也;今之纵而逝者,得所依也。苟得所依,其乐如是,矧①风雷乘洪涛而上龙门者当何如哉!
  以鱼之一物验天下之物,使各得所依,相生相保,其乐奚啻鱼之纵于水也!天下之物,各得其所
  依,相生相保,亦若鱼焉。则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所惧不得如鱼之得所依,嗷嗷焉有泥沙之困而日就于殆,乌得不重余之戚乎?
  故为之说。
  【注释】①矧:况且。
1.“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请写出高中课本中相同文体的篇名《? 》。
2.“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这句话,作者要强调的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
A.眼前的这些并不能使自己真正满足。
B.眼前的这些让自己快乐而没有遗憾。
C.眼前的这些景象够多了不要再看了。
D.自己看了足够多的景象而没有遗憾。
3.文中描绘了两幅图,一幅是鱼儿在(1)环境中(2)的情状;另一幅是鱼儿在(3)环境中(4)的情状。
4.作者在文末抒发了“重余之戚”的感慨,产生这种感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5.联系全文,谈谈本文命名为“观鱼说”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师说》?
2.A?
3.水涸,日趋于衰竭(或日就于殆);淫雨,跃动悠游?
4.现实生活中,人们不能如鱼一样得到所依靠的,嗷嗷地叫着有如在泥沙的围困中一天天接近死亡。?
5.一方面作者不只是记叙描写观鱼,而是由此引发感受议论,阐述了“天下之物,各得其所依,相生相保”的道理;另一方面作者选择“说”这种文体,正好适合自己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需要。(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项脊轩志》选文,回答下列问题。(9分 每小题3分)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日:“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日:“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日:‘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不能得日②得不焚
B.①余稍为修葺②余既为此志
C.①吾妻来归②吾妻归宁
D.①大母过余曰②过故人庄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而母立于兹 ②呱呱而泣
B.①顷之,持一象笏至 ②儿之成则可待也
C.①日过午已昏 ②已为墙
D.①比去,以手阖门 ②娘以手扣门扉
小题3: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鸡栖于厅(介词结构后置)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
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
小题4:重点语句翻译。(14分)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1)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2)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成就功名)了。
(3)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像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
(4)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栽种的,如今已经是干直叶茂,像把?打开的巨伞一样了。


本题解析:
小题1:D项都是动词,探望,看望。A①动词,得到,获得。②动词,。能,能够。B、①做;②写。C、①动词,女子出嫁;②动词,返回。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
小题1:A、①代词,你的;②连词,表修饰。B、①音节助词,无实义;②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①副词,已经②副词,不久D①都是介词,用。
小题1:D是一般疑问句
小题1: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12分)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②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第二》)
③“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④“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1)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分条概述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5分) 答:?
(2)请联系当前生活实际谈谈传统“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150字左右)(7分)答:?


参考答案:(1)①养亲。即子女在生活上要赡养父母。②敬亲。即子女在人格上要尊重父母。③顺亲。即子女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④显亲。即子女要建功立业为父母争光,光宗耀祖。
(2)示例:在当今我国重构社会伦理道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准确辨识,批判继承,弘扬传统“孝道文化”中尊老敬亲等文化理念,以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提高全民道德素养。生活中,有一些年轻人因种种原因,不能孝敬父母,不能满足其情感需求,导致“空巢老人”日益增多,“空巢老人”的诸多心理问题,应引起社会的重视。


本题解析:四则材料,分别讲了中华传统“孝道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看,第一则材料包含两点内容,谓“养”,谓“敬”;第二、三则材料包含一点内容,即“尊”;最后一则材料包含一点内容,可谓之“显”。谈传统“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既要联系当今现实生活实际,又要结合传统“孝道文化”的具体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加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科举考试的一种身份)
C.欲苟私情,则告诉不许(报告、诉说)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之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问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鼓气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语句。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对于曹刿的“能远谋”,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何处?
答:鲁庄公的“鄙”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参与 ②振作
2、①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但一定依照实情(处理)。
  ②大国是难以估计的,恐怕有埋伏。(意对即可)
3、战前: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的保护上;
  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
  战后:“既克”而不知“其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