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8-08 00:12:5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选出“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⑴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⑵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⑶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⑷辍耕之垄上⑸哀秋冬之绪风⑹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⑺衷南夷之莫吾知分⑻白马之自也,无以异于自人之自也⑼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⑽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绪绅间⑾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⑴⑺|⑵⑶⑼⑾⑿|⑷⑹⑽|⑸⑻
B.⑴⑺⑿|⑵⑶⑼⑾|⑷⑹⑽|⑹⑻
C.⑴⑺|⑵⑶⑼⑽|⑷⑹|⑸⑻⑾⑿
D.⑴⑺⑿|⑵⑶⑼|⑷⑹⑽|⑸⑻⑾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躲避危机升级,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上周的非正式首脑会议上承诺,只要有必要,将果断采取协调行动维护欧元区整体金融稳定。
B.在今年“春晚”上,赵本山主演的小品《捐款》与刘谦表演的魔术《千变万化》相比,两者实力如此半斤八两,他们成为“春晚”最靓丽的风景。
C.深受“赌球假赛黑哨”风波影响的中国足球日前在东亚四强赛中3比0大胜韩国队,一雪32年“恐韩症”之耻,球场内外到处都是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D.美国对台军售、接见达赖,受到国内外正义之士的口诛笔伐,所以美国有点儿冒天下之大不韪。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全都是使动用法,其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洁其居,美其服
B.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C.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D.败吴于囿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②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①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C.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②人而不仁,如乐何?
D.①参乎!吾道一以贯之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受命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即便在平时也已经熙熙攘攘,?今天又是周末。
②你尽可放心,他这个人?不失信,今天他一定会把你的事情办好。
③我们相信,大多数失足青年经过教育和感化,?会走上悔过自新的道路。
A.何况 历来 终于
B.况且 从来 终于
C.何况 从来 终究
D.况且 历来 终究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