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①用人不尽其所欲为;②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③一战而胜,不可用矣;④知理而后可以举兵;⑤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⑥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
(1)用丰盛的酒食等东西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关键词:犒、优游、所以)
(2)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因轻慢而陷入我们的圈套。(关键词:阴、狎、堕)
(3)手握一尺长的木棍,面对着猛虎,也敢于奋力呐喊而挥棍打击;空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关键词:当、操、却。)
小题5: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每3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殆:懈怠。
小题2:②讲“心术”的效果,③讲不注重“心术”的恶果,都是间接表现。
小题3:文章首节论治心;二、三、四节论养士;五、六节论审势;七节论阴长暴短,出奇制胜;最后一节论守备,要“无所顾,有所恃”。
小题4: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小题5: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
参考译文: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
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出兵于危险的地方。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从阴平小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 了。
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动心,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培养本领又自爱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请指出下列加粗词的词性或用法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青海长云暗雪山——暗,暗淡
B.猿猱欲度愁攀援——愁,意动,以……为愁
C.连峰去天不盈尺——去,动词,距离
D.因为长句——为,动词,写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宋讷,字仲敏,滑人。父寿卿,元侍御史。讷性持重,学问该博。至正中,举进士,任盐山尹,弃官归。洪武二年,征儒士十八人编《礼》、《乐》诸书,讷与焉。事竣,不仕归。久之,用四辅官杜斅荐,授国子助教。以说经为学者所宗。十五年超迁翰林学士,命撰《宣圣庙碑》,称旨,赏赉甚厚。改文渊阁大学士。尝寒附火,燎胁下衣,至肤始觉。帝制文警之。未几,迁祭酒。时功臣子弟皆就学,及岁贡士尝数千人。讷为严立学规,终日端坐讲解无虚晷,夜恒止学舍。十八年复开进士科,取士四百七十有奇,由太学者三之二。再策士,亦如之。帝大悦。制词褒美。助教金文徵等疾讷,构之吏部尚书余熂,牒令致仕⑴。讷陛辞,帝惊问,大怒,诛熂、文徵等,留讷如故。讷尝病,帝曰:“讷有寿骨,无忧也。”寻愈。帝使画工瞷⑵讷,图其像,危坐,有怒色。明日入对,帝问:“昨何怒?”讷惊对曰:“诸生有趋踣者,碎茶器。臣愧失教,故自讼耳。且陛下何自知之?”帝出图。讷顿首谢。
长子麟,举进士,擢御史,出为望江主簿。帝念讷老,召还侍。二十三年春,讷病甚,乃止学舍。麟请归私第,叱曰:“时当丁祭⑶,敢不敬耶!”祭毕,舁归舍而卒,年八十。帝悼惜,自为文祭之。又遣官祭于家,为治葬地。文臣四品给祭葬者,自讷始。正德中。谥文恪。
讷尝应诏陈边事,言:“海内乂安,惟沙漠尚烦圣虑。若穷追远击,未免劳费。陛下为圣子神孙计,不过谨边备而已。备边在乎实兵,实兵在乎屯田。汉赵充国将四万骑,分屯缘边九郡,而单于引却。陛下宜于诸将中选谋勇数人,以东西五百里为制,立法分屯,布列要害,远近相应。遇敌则战,寇去则耕。此长策也。”帝颇採用其言。讷既卒,帝思之。官其次子複祖为司业,诫诸生守讷学规,违者罪至死。
注:⑴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2):瞷(jiàn):窥探。(3):丁祭:祭孔大典。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尝寒附火,燎胁下衣,至肤始觉?觉:觉醒
B.坐讲解无虚晷,夜恒止学舍?恒:常常
C.臣愧失教,故自讼耳?讼:责备
D.分屯缘边九郡,而单于引却?却:退却?退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时是(?)
A. 征儒士十八人编《礼》、《乐》诸书,讷与焉?万钟于我何加焉
B.以说经为学者所宗。?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乃止学舍?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D.陛下为圣子圣孙计?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10、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讷学问渊博,考中了进士,但他不愿意做官,喜欢教书尤其喜欢讲授儒家经书。教学时他严立学规,自己也经常能做到以身作则。
B.宋讷在国子监教书谨谨业业,直到老死;培养出的太学生水平较高,在皇帝复开进士科那年,被录取的考生有三分之二是他所教的学生。
C.皇帝很欣赏宋讷的学识和能力,对他十分关心和爱护,曾暗中派人窥视并画他的像,然后对他考察询问。
D.宋讷对国家大事军事边防等也很有见地,皇帝曾和他谈论边事,他的建议被皇帝采纳;他去世后,皇帝很痛惜,派遣官吏到他家祭奠并为他治葬地。
四、18分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讷为严立学规,终日端坐讲解无虚晷
(2)、助教金文徵等疾讷,构之吏部尚书余熂,牒令致仕
(3)、备边在乎实兵,实兵在乎屯田
参考答案:
8、A
9、D
10、A
本题解析:
8、A(觉察)
9、D(介词,替。A陈述句末尾,翻译为“了”或不翻译;用于句末,表反问,“呢”。 B与“为”呼应,表被动;用于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可翻译为“所。。。。。。的人。C连词,却,竟然;副词,表示限制范围、数量、程度等,翻译为“仅仅,只,才”)?
10、A(“经常能做到以身作则”中“经常”与原文不符)?
11、(1)、宋讷为了严格学规,整天端正姿态讲课从未虚度光阴(2)、太学的助教金文徵等人嫉妒宋讷,和吏部尚书余熂暗中设计陷害宋讷,下达文书令逼宋讷辞职(3)、巩固边防在于充实兵力,充实兵力在于顿田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吾与点也——与:赞成/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爱:爱护 ? ?
B.?不能喻之于怀——喻:比喻/是罔民也——罔:通“网”,陷害 ?
C.?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贫穷/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D.?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吊:慰问/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矜:自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微风鼓浪,水石相搏/鼓:名词作动词,振动,鼓动
B.或未易量/易:交换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D.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