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8 00:23: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默写(5分)
 (1)在下列横线上将句子补足(2分)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輮使之然也。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补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3句)(3分)
①苟余心之端直兮,______________。(屈原《涉江》)
②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③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⑤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无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分,两句1分,句中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2)①虽僻远其何伤。②同是天涯沦落人。③不拘一格降人才。④每逢佳节倍思亲。⑤生当作人杰。(3分,每句1分,句中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
B.在《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中,除了“乌黑的酱碗”“扯破的衣服”“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这些意象在阐释着大堰河的贫困外,她始终含着笑立在作者的记忆深处。
C.《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着爱,这既是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的纯洁的、无私的爱,又是她的乳儿:诗人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爱。
D.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徐志摩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 “……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灵(《我所知道的康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是对标点符号的运用的考查。标点符号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不仅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醒目。句读分明,而且还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是判断使用正误,或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学生应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同时也应掌握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这里A.去掉引号内的问号;C.将冒号改为破折号;D.把括号放到引号的后面。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把下列句子组合一则短消息,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标题:?重庆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房。
①据悉,还有四处公租房年内开建,今年底向社会投放.
②昨天开建的公租房位于北部新区鸳鸯组团,西邻机场高速公路,规划总用地41公顷,?含城市绿地、水体及市政道路等用地。
③设计方案配置学校、商业及其他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近百万平方米?
④中低收入市民“住有所居”的梦想可以实现了.
⑤户型面积为35—80平方米,由专业物业公司实施管理.
⑥昨天(2月28日),重庆公共租赁房建设工程破土动工,首开内地城市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先河。
⑦明年将向社会投放6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
A.②④/⑥⑤③/①⑦
B.⑦①④/②⑤③/⑥
C.⑥④/②③⑤/①⑦
D.⑥④/②⑤③/⑦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________,________;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了……
【小题1】请在横线处仿照上文补写一个例子。(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
                                                                    
【小题2】请对此社会现象作出简要点评。(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知道梅艳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梅兰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人越来越少了。(2分)
【小题2】这反映了传统、经典文化遭冷遇而流行、时尚文化受青睐的社会文化现象,(针对材料揭示现象)这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文化价值观逐渐失衡造成的,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提出自己的看法)(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仿写先看清事例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比着葫芦画瓢。一定要注意句式要相同或相似,然后看清楚有没有修辞手法。前一分句应突出“流行、时尚文化”;后一分句应突出“传统、经典文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点评:做仿写题,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有明确限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一个评论性的题目,针对这个事件,人和人的观点可能不同,所以,不论是正方还是反方,只要能针对这件事做出评论,而且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准确”, 能力层级为E级。
点评:该题型要求在形式上字数上比短评更简短,在内容上比短评更精炼。点评者可以依据新闻内容,或鞭挞或褒扬,或鄙视或同情,要是非分明、立场鲜明地点明要害。考生要做好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会读文段,也就是考生要能够准确把握提供的材料的实质,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为点评做好准备。其次要注意点评语句简明扼要,点评内容是非分明,一语中的,立场鲜明。再次要注意点评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从材料实际出发,以理服人,不可凭空漫说。最后还要注意点评语言的生动形象,尽可能给人耳目一新、新颖别致而又不失文采的感觉。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一次班会的主题图案,请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图案的内容,并概括其寓意。(5分)

【小题1】内容(2分)                      
【小题2】寓意(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人”字由一撇一捺组成,一撇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一捺代表一个人的“责任”。(2分)
【小题2】要想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必须既要有能力,又要有责任,两者缺一不可。(3分)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表达题。解答此题,可根据图文构成要素,展开联想,联系社会现实分析作答。图文内容要素要包含人字、能力、责任;分析其寓意,要根据漫画中的人和文字,展开联想,很容易从做人要有能力和责任两个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图文转换。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