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8 00:41: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1)诗句“?,?”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写出了诗人在横遭冷遇后寂寞凄凉的处境,同时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也烘托了作者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2)清华园内的“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是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象征,是对强权?学术的抗争的象征。
(3)一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玩家有过网上交易经历,但成功者寥寥无几,许多玩家在被骗后,也开始用别人骗自己的方法欺骗别人,使得网络游戏交易中到处充斥着?。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干涉尔虞我诈
B.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干涉勾心斗角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干预勾心斗角
D.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干预尔虞我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一句不能体现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干涉:强调强力而不讲道理。干预:过问(别人的事)?勾心斗角:原谓宫室建筑的内外结构精巧工致,后用以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你诈骗我,我诈骗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请选出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郑伯肉袒牵羊以迎接
B.势五岳掩赤城超出
C.攀栖鹘之巢,俯冯夷之幽宫危险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亦不能至也帮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危:高高的。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华大学一名学生说:“大学以来,我每天坚持6点半起床,7点进自习室,从来没在任意一节课堂上睡过觉,总是坐在第一排专心听讲。”
B.新世纪初,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向诺贝尔”文学丛书,丛书囊括了当代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品,真可谓洋洋大观
C.超级飓风“桑迪”裹挟着狂风骤雨重创了美国东海岸,飓风所过之处,房屋桥梁几乎毁坏殆尽,一片狼藉。
D.真金不怕火炼,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有才华的人不会总被埋没,总有一天会被发现,被发掘出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B.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A.任意:①没有拘束,不加限制,爱怎么样就怎么样。②属性词。没有任何条件的。此处应用“任何”。 C.殆尽:几乎没有剩下。与前文“几乎”重复。D.真金不怕火炼:比喻坚强或正直的人经得住考验。与语境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阿Q这个艺术形象,__了鲁迅先生对国民灵魂弱点的认识深度。
(2)我国政府制定了保障残疾人__的相应政策、条例和规定。
(3)因学业成绩不及格或因病退学的学生,入学前凡是国家或集体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的,由原单位__。
A.表现 权益 接受
B.体现 权力 接收
C.体现 权益 接收
D.表现 权力 接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表现:显示出来。 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 权益:合法的不容侵犯的权利。 权力: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使工以药淬之   ②秦伯说,与郑人盟?③秦王还柱而走
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⑤失其所与,不知⑥夜缒而出,见秦伯
⑦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⑧?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A.①③④⑤⑦⑧
B.①②④⑤⑥⑧
C.②③④⑤⑦⑧
D.②④⑤⑥⑦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仍然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此题仅考查通假字这一知识点。①⑥两个没有通假字,利用排除法,只C项没有①和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