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2017-08-08 00:56: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个文言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劲有力的筋骨,能够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B.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译文:陈涉一个人聚众起义就让秦朝灭亡了,秦王自己死在别人手里,成为天下耻笑的人,是为什么呢?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因为这一点吧?
D.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文: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这(指跑五十步之后停止)也是逃跑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自身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为什么呢?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而南。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馆之,问:“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志。
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暝。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及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如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选自宋濂《燕书四十首》)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迨:等到。
B.王趣见趣:通“趋”,奔赴。
C.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贾:招致,招引。
D.矫虚以诳人诳:欺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瑕恐获罪于王进于上卿瑕
B.且投璧祭河欲渡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C.尊卢沙,亦其一人也吾其还也
D.为王上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11.下列各项编为四组,都表现尊卢沙“大言”的一项是()
①吾将说楚王以王国之术②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
③不祸楚国,无相见也④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
⑤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⑥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②④
12.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寓言手法抨击了那种不学无术、以夸夸其谈混世的不良风气,很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也足以让后人鉴戒。
B.作者写到了楚国关吏、大夫、上卿受骗上当,都带着符合于他们身份而各有顾忌的心态,显示了驾驭叙事技巧的娴熟功力和把握笔下人物心理的准确性和分寸感。
C.本文行文简洁清晰,不蔓不枝,描摹人物细腻传神,生动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
D.尊卢沙受了三年的牢狱之灾,且被割了鼻子释放后,才有所觉悟,“欲言,扪鼻即止”的描写,看似幽默,实则包含了作者的沉痛之心。
13.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3分)
(2)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3分)
(3)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4分)


参考答案:
9、B
10、B
11、D
12、D
13、(1)先生不小看我们这偏远的国家,不以千里为远,将使我们的楚国强盛。
(2)不久,晋侯率领诸侯的军队到了楚国国境,楚王害怕极了,召见尊卢沙让他定退敌的计策。
(3)如果晋国军队不是很快就到达,或许他还能稍稍施展一下他吹牛的本领;而他没有过多少时候就败露,这也是很不幸的了!


本题解析:
9.B(趣:催促)
10.B(A于,从;向。B且,并且。C其,其中;还是。D为,替;为了)
11.D(③,晋和诸侯的图谋;⑤,尊卢沙在情势逼迫下的所谓对策,只是无奈的敷衍;⑥,尊卢沙惨痛的教训)
12.D(“沉痛之心”有误,作者更多的是调侃和讽刺)
13.(1)注意“鄙夷”“远”“康”三个词语的翻译
(2)注意“已而”“帅”“却”三个词语的翻译
(3)注意“使”“售”“妄”“败”四词语的翻译
附:参考译文
秦国有个叫尊卢沙的人,喜欢说大话,时间一久他自己也深信不疑了。秦国人嘲笑他,尊卢沙说:“不要嘲笑我,我将要去向楚王陈说使国家强盛的方法。”于是飘然自得地往南方的楚国去了。
等他到了楚国的边境,楚国守卫的官吏拘捕了他。尊卢沙说:“你们小心一些,别抓我,我是来给楚王当老师的。”守边的官吏把他送到朝廷,大夫安置他住进宾馆,问他:“先生不小看我们这偏远的国家,不以千里为远,将使我们的楚国强盛。和您接触的时间不长,不敢倾说心里话,其他的事情不敢多问,暂且想听听你打算怎样做楚王的老师?”尊卢沙大怒地说:“这不是你能知道的!”大夫没法知道尊卢沙的底细,只好把他送到上卿瑕那里,瑕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样询问他。尊卢沙更加愤怒,作出要离开地样子。瑕害怕楚王怪罪,立刻向楚王报告。
楚王催促尊卢沙来见,尊卢沙没到,使者已跑去请了三四趟。等到见了楚王,尊卢沙只是拱拱手而不跪拜,招呼着楚王对他说:“楚国东面有吴国和越国,西面有秦国,北面有齐国和晋国,都虎视眈眈的盯着楚国不放松。我新近路过晋国边境,听说晋国约集诸侯准备进攻楚国,他们宰了白马,排列起珠盘玉敦,歃血结盟说:‘不灭了楚国,发誓不相见!’并把璧玉投入河中祭祀河神,准备渡河。大王你还能安枕大睡吗?”楚王站起来问对策,尊卢沙指着天发誓说:“让我尊卢沙为卿,楚国如果不强盛,有这太阳为证!”楚王说:“好的,那么请问先该做哪一件事?”尊卢沙说:“这不能空口说白话。”楚王说:“好吧。”立刻任命他为卿。
过了三个月,没有异常情况。不久,晋侯率领诸侯的军队到了楚国国境,楚王害怕极了,召见尊卢沙让他定退敌的计策。尊卢沙瞪着大眼回答不出来。逼着他说,他才说:“晋国的军队勇猛极了,我替大王着想,最上等的办法,不如割地给晋国同他们讲和。”楚王愤怒极了,把他关了三年,割掉他的鼻子后放走了他。
尊卢沙对人说:“我从今以后才知道说大话是会招祸的。”于是他终身不讲大话,刚想讲,一摸摸不到鼻子立即住口。有学问的人说:战国时,读书人大都喜欢说不着边际的大话,大概都是想通过说大话来求得富贵。尊卢沙也就是其中的一个。如果晋国军队不是很快就到达,或许他还能稍稍施展一下他吹牛的本领;而他没有过多少时候就败露,这也是很不幸的了!一一考察往事,凡是故弄玄虚欺骗人的,都不会有好结果。这样看来,尊卢沙被割掉鼻子,并非不幸,而是理所当然的事。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五年后)秋,季桓子病,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
(《史记·孔子世家》节选)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大司寇行相事摄:代理
B.羔豚者弗饰贾粥:通”鬻”,卖
C.盍地焉致:得到
D.而见鲁城辇:乘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我为先并矣吾即没,必师
B.陈女乐文马鲁城南高门外以吾获罪孔子
C.乐其贵下人夫子罪我群婢故也夫
D.沮之而不可致地霸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年少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釐子的赞誉。厘子要求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为政有方,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
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任用孔子是个错误。
D.孔子离开鲁国的原因之一是季桓子耽于女色,怠于政事。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7分)
(1)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4分)
?
(2)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3分)
?
小题5:断句。(限断6处)(3分)
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须觅伴寻对。惟 读 书 一 事 止须 一 人 可 以 尽 日 可 以 穷 年 环 堵 之 中 而 观 四 海 千 载 之 下 而 觌(dí)面 古 人 天 下 之 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殊可惜也。
(明?张岱《快园道古?言语》)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
(1)士卒逃离军队,实在是可恨,然而我私下里听说逃跑的士卒中也时常有后悔的。
(2)如果没法阻止孔子当政再献送土地,难道算晚吗!
小题5: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须觅伴寻对。惟读书一事,止须一人,可以尽日,可以穷年。环堵之中而观四海,千载之下而觌(dí)面古人,天下之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殊可惜也。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致,送给。
小题2: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 D、连词,表顺承,就。A、助词,主谓之间消除句子独立性;代词,他。B、介词,接地点;代词,接对象。C、介词,凭借;介词,因为。?
小题3: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C、并非没有任用,而是用之不终。
小题4: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小题5: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
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由大司寇代理国相事务,面有喜色,门人说:“听说君子祸患降临不恐惧,福运到来不喜悦。”孔子说:“是有这样的话。但不是还有‘身居高位礼贤下土而自得其乐’的话吗?”于是诛杀鲁国扰乱政事的大夫少正卯。参预治理国政王个月,卖羊羔猪豚的不随意抬价;男女行路分道而走;遗留在路上的东西没人捡拾;从四方来到城邑的客人不必向官吏请求,全都给予接待,如同回到了家。
齐国人闻悉鲁国的情况后感到恐惧,说:“孔子当政的话,鲁国必然称霸,鲁国称霸而我齐国土地挨近它,我齐国的土地就会最先被兼并了。何不赶紧献送土地呢?”大夫黎鉏说:“请先尝试设法阻止孔子当政;如果没法阻止孔子当政再献送土地,难道算晚吗!”于是挑选齐国国中漂亮的女子八十人,全都穿上华丽服装而跳起《康乐》舞蹈,连同有花纹的马一百二十匹,馈赠给鲁国国君。齐人将盛装女乐、有纹骏马陈列在鲁国都城南面的高门外。季桓子换上平民服装前往观看多次,打算接受,就告诉鲁定公要外出巡回周游,终日前往观看,懒于处理政事……孔子于是上路(离开鲁国)。季桓子喟然长叹说:“夫子因为那群女乐的缘故怪罪我啊!”
秋季,季桓子病重,坐在辇车上望见鲁都的城墙,深深地叹息道:“昔日这个国家将要振兴了,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不兴旺了。”回头对他的继承人季康子说:“我如果死了,你必定为鲁国之相;你担任鲁国之相的话,必须召请仲尼。”几天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继位。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昔者,范蠡其始居楚,曰范伯。自谓衰贱,未尝世禄,故自菲薄。饮食则甘天下之无味,居则安天下之贱位。复被发佯狂,不与于世。谓大夫种曰:“三王则三皇之苖裔也,五伯乃五帝之末世也。天运历纪,千岁一至。黄帝之元,执辰破巳。霸王之气,见于地户。子胥以是挟弓干吴王。”于是要大夫种入吴。
此时冯同相与共戒之,伍子胥在吴,自与不能关其辞。蠡曰:“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乃入越。越王常与言尽日。大夫石买,居国有权,辩口,进曰:“炫女不贞,炫士不信。客历诸侯,渡河津,无因自致,殆非真贤。历诸侯无所售,道听之徒,唯大王察之。”于是范蠡退而不言,游于楚越之间。大夫种进曰:“昔者,市偷自炫于晋晋用之而胜楚伊尹负鼎入殷遂佐汤取天下有智之士不在远近取也谓之帝王求备者亡。易曰:‘有高世之材,必有负俗之累,有至智之明者,必破庶众之议。’成大功者不拘于俗,论大道者不合于众。唯大王察之。”
于是石买益疏。其后使将兵于外,遂为军士所杀。是时句践失众,栖于会稽之山,更用种、蠡之策,得以存。故虞舜曰:“以学乃时而行,此犹良药也。”王曰:“石买知往而不知来,其使寡人弃贤。”后遂师二人,竟以禽吴。
子贡曰:“荐一言,得及身,任一贤,得显名。”伤贤丧邦,蔽能有殃。负德忘恩,其反形伤。坏人之善毋后世,败人之成天诛行。故冤子胥僇死,由重谮子胥于吴,吴虚重之,无罪而诛。传曰:“宁失千金,毋失一人之心。”是之谓也。
(节选自《越绝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胥以是挟弓干吴王   干:触犯
B.于是要大夫种入吴要:邀请
C.于是石买益疏疏:被疏远
D.更用种、蠡之策更:改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越王常言尽日    落霞孤鹜齐飞
B.历诸侯无售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C.竟禽吴勇气闻于诸侯
D.无罪诛今人有大功击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蠡认为自己地位卑微,就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所以不参与世俗活动。
B.越王勾践失败退兵至会稽山,后采用了文种、范蠡的计策,最终灭了吴国。
C.石买之言并非谗言,只是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但也差点使勾践失去范蠡。
D.本文引用子贡的话,意在点明进言任贤的重要性,对后世有劝诫的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干:求见。
小题2:连词,表转折,却。A.介词,跟/连词,和;B.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适宜,适当的位置;C.介词,因(此)/介词,凭借
小题3:“不与于世”意为“不合于世”“不被世俗认可”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21分)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句是(3分)? (? )
A.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B.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
D.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不然,籍何以至此常以身翼蔽沛公
D.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于是项伯复夜去
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段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赔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
C、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多次暗示。
小题5:翻译下列语句:
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分)
??
⑵、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分)
?
⑶、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