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八)
2017-08-08 01:23: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A.暮去朝来颜色故
B.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C.商人重利轻别离
D.却坐促弦弦转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单选题)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质者(人质或抵押)?②厚币委质事楚(通“贽”,信物)
③黑质而白章(质地)?④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质询,问)
⑤形者神之质(本质、实质)?⑥质明,避哨竹林中(明亮)
⑦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参考答案:⑤


本题解析:正刚刚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提出一个人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有两种途径: ① 努力取得更高的成就, ② 降低对自我的期望。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获得幸福感往往难以如愿, ③ 人们总是与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 ④ 是富豪也有自己的焦虑,因为他的比较对象不是不如自己的人,而是其他的富豪。 ⑤ 唯一切实可行的途径就是降低对自己的期待值。
答:①? ? ? ? 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要么②要么③因为④即使⑤因此(填入与参考答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其他关联词语,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在真实的前提下,演讲稿的写作要尽量做到不落窠臼。谈工作不一定非得美化领导和自我表扬,可以谈一些好的做法、创新举措和先进经验,不要都是一些笼统的溢美之词。
B.在一些联欢活动、学术活动、团聚活动乃至学生活动、少年儿童活动中,也都把讲话稿、把主持词写出来,到处是秘书腔调、公文风格,或不伦不类的媒体腔调、推销腔调、港台腔调……实在不是好办法。
C.雷锋、焦裕禄、沈浩、郭明义、杨善洲……这些共产党员之所以名垂青史、誉满天下,就因为他们始终把老百姓的事看成头等大事,始终把老百姓的冷暖疾苦挂在心头,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
D.抓住了机遇,后发国家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丧失了机遇,强盛的国家也可能食古不化,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食古不化意为指学了古代的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不符合语境。 应该用“停滞不前”? A项,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B项,不伦不类:既不象这一类,也不象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C项,名垂青史: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考生在考试时遇到一时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_____,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的?,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A.琢磨原形自鸣得意
B.琢磨原型踌躇满志
C.捉摸原型踌躇满志
D.捉摸原形自鸣得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①“琢磨”是“动词,反复思考;雕琢打磨,比喻对诗文反复加工;“捉摸”是揣测,预料,常用于否定句。②原形:本来的形状,原来的形态 ;原型:原始的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③自鸣得意:贬义;踌躇满志:褒义。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