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8 01:24: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同情好不好?亚当?斯密和叔本华说好,视为最重要的道德;尼采说不好,认为会损害被同情者的尊严和痛苦的价值;周国平则认为,以上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不妨结合起来。一方面,作为个人,在遭遇痛苦的时候,要尽量自己忍受和解决,不向别人诉说,不博取同情,这是自尊,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和他人,在帮助弱者的时候,不要伤害受助者的自尊心,也不要压抑受助者的自强意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把同情藏在心里
说到“同情”,很容易联想到可怜,然而可怜并非同情。“同情”应该有更宽广的内涵,它并非只是强者对弱者的关怀,也并不是单纯的对遭遇危难者的怜悯;它是对万物的博爱,是虽无力普度众生却也要尽力为生命添一份色彩的信念。
特雷莎修女,她用生命在一片缺少爱的贫瘠的土地上,重重地写下了“同情”两个大字。她以她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苦的人们,使他们感受到尊重,感受到关怀和爱。这是对同情最好的诠释。
她不曾像摩西那样叫红海分开,让两边立起敌对的堡垒,让以色列人从干地上走过去;她不曾用食物喂饱五千人,叫许多人跟在她后头拥护她;她也不曾搞过叫天地变色的社会革命,不是个翻天覆地的伟人。她所做的,是当垂死的病人或饱受苦难的人被践踏如泥的时候,还给他们一个人的尊严,并让他们感到温暖。
多少次她默默祈祷:
一颗纯洁的心,很容易看到她心中的基督
在饥饿的人中
在赤身裸体的人中
在寂寞的人中
在没有人要的人中
在没有人爱的人中
在麻风病病人当中
在酗酒的人中
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
……
“这种同情源自她的博爱,她对人的同情,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她成功地弥合了富人与穷人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诺贝尔和平奖授奖公报如是说。
虽然我们很难做得像她一样好,因为我们做不到奉献一切去帮助苦难的人,我们见不到战火中的“基督”,我们更无法要求自己为了省钱帮助穷人而只穿鞋不穿袜子……然而,如果我们有颗同情心,依然可以给予这个世界以关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举手,一投足,带着对弱者的尊重,对不幸者的同情。
最后,我想以叔本华的话作结:所有纯粹的爱归根结底都是同情。美德的真正精髓是产生了善行的爱,若没有这种爱,善行就只能是僵死的功德。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没有立意难度的材料作文,可以从一小角度立意:(1)面对同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同情是一种良好的道德,人应该有同情心;(3)同情要讲究方法,要学会同情;(4)遭遇痛苦时要自尊自强,不博取同情。要取得高分,关键是文章的结构、材料的选择和论述的深刻。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得与失,关系多样复杂。它们相随相伴,往往如影随形;人们总是力求趋利(得)避害(失);而且得可以转化失,失也可以转化为得……
得与失的现象也是很多的。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献身事业和亲情得失;坚持原则和得罪朋友;某种专长和其他发展……
请以“得与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种关系或针对某一种现象写作,也可以涉及多方面。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1)(相随相伴)
A不要犯片面性错误。
B不要见得不见失,盲目乐观。
C不要见失不见得,盲目悲观。
(2)如何趋利(得)避害(失)
(3)A避免得可以转化失。B力求失也可以转化为得……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一粒种子,就是一个梦想。每一个小的梦想都是一个大的梦想的元素。如果每人播下一粒环保的种子,就会成就拥有绿色家园的梦想;每人播下一粒宽容的种子,就会成就社会和谐的梦想;每人播下一粒奋斗的种子,就能成就民族复兴的梦想……
请以“播一粒?的种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参考答案:
播一粒乐观的种子
何为美好的一生?
有人说,是给他人带来欢乐。?
但我认为,真正美好的人生。是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让自己快乐。
也许,在我们的灵魂选择这具躯壳时,会有许多的纠结。但我相信,不管它选择了什么,它都是希望在短暂而独特的拥有肉体的体验中,感觉到快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快乐已是超脱肉体的灵魂上的欢娱。幸福和快乐,来自内心,而心,就是灵魂的寄托。
人在世上所做的事,想深一点,其目的不都是让自己感到快乐吗?但事实上,很多人还没有懂得这个道理,因此,他们做的越多,就离快乐越远了。?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快乐?
幸福和快乐来自内心的简约。?
所以说,乐观和知足,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你是谁,都请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你莫大的苦楚让你无法乐观,无法知足。至少,你能坐车,你能看电影,你能享用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的产物,这些东西使你的生活变得极其方便。想一想古人吧,他们的生活远不如你,你享受了皇帝都不曾拥有的东西。生活在给予你挫折的时候也给予了他们挫折,同样是人,为什么生活远不如你的古人可以用乐观去面对,而你却不可以??
所以,其实每个人都有乐观的种子,只是有些人不愿意去种,他的心灵就长年悲杂草占据。
我们的命运在时间开始之际就已经注定了,我们无法预知和改变已注定的事,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万事的态度。若以乐观去面对万事,则万事皆为好事。因为,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坏,万事皆有两面性,而乐观的人,总是可以发现事物中好的东西。因此,他长年都是快乐的。?
请在心灵深处播一粒乐观的种子,万事万物在你眼中都会变成好事。永远不要说你没有这个资本;永远都不要抱怨命运不公,因为在命运看来根本就没有样子红叫公平的东西;永远不要说一件事的对与错,好与坏,因为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衡量标准,所谓的对错好坏只是一个人内心的写照。?
请记住,你在这世上所做的一切,都是让自己快乐。
播一粒乐观的种子,让种子在心里发芽,不再困于心田的杂草。
播一粒乐观的种子,在汹涌的大海上,抱紧一根浮木,对着那打来的大浪露出微笑。
播一粒乐观的种子,不再畏惧人生之路的陡峭和命运的风雨,在雨中摔得满嘴泥泞时,庆幸自己找到了一块奇异的石头。
播一粒乐观的种子,不再害怕现实和社会的黑暗。在黑暗中抱紧那点仅存的微光,感受她的光和热。
播一粒乐观的种子,命运将不会主宰你,而是你主宰命运,灵魂在拥有肉体的短暂时光中,得到永恒的快乐与升华。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个半命题作文,符合新课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写作好这类作文,关键在于如何审好题,把隐含的喻意挖掘出来,成为显性的、熟知的信息,把题目审清楚。然后就要抓住题眼,即对题目中心信息的指向,特别要明白题目中定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第一:明白题中暗含的喻义,清楚题目主旨。本题中的“种子”显然不是指实实在在的种子,而是比喻为一种美好的精神与品德,即:某人用行动播种“梦想”“环保”“宽容”“奋斗”等积极向上的“种子”。
第二:抓住题眼,确定好写作思路。题眼就是题中的关键词语,本题来看,一定要抓住“播”来思考。“播”为动词,即某人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因此,详写怎样“播”的经过就很重要,写作到这里还不是文章的重点,更重要的在于,“播”下去的“种子”有什么样的行动来回报。即“我”或者别人播下去的“种子”给人怎么样的影响,“他(她)”用怎样的行动来回馈与人或者社会,这样文章的思路就把握好了。
第三:选材要从生活中选取,一定要从生活中挖掘材料,尤其是那些平时看似细小的、平淡的事件,这样才能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寓言故事,按要求作文
有个小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理想,画了一幅画来表现自己的整个计划,有庄园、有畜牧、有土地……。老师将作文评为不及格,并对小男孩说:对于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要想得到你想要的,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可现在你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如果你回去从写一个更实际一些的目标,我会重新给你打分的……
小男孩回家后想了很久。第二天,小男孩将原来的作文原封不动地交了上去。他对老师说:您可以给我不及格,但我要保留我的梦想。阅读完材料后,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字,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构思点拨】审题应立足“梦想”内涵予以阐发:一是每个人都有梦想的权力,尊重梦想,便是尊重自由全面发展;二是梦有“个体”与“群体”之分,有成熟与幼稚之别;有“另类”与“主流”之属,梦想,神圣不可剥夺;三是“梦想”与“自由全面”发展相辅相成关系;四是“梦想”有层次区别,有升华与提升的必要。保护梦想,就是捍卫自由全面发展的真理。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泰戈尔
请你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