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二)
2017-08-08 01:26: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面加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chí)蹰(zhí)躅(wèi)帖伶(pīnɡ)
B.便(pián)言金(lǚ)(xùn)私(ɡuō)噪
C.(chànɡ)然戏(xuè)商(què)弃(huì)
D.福(zhǐ)渣(zǐ)回(shuò)守(zhuō)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A“熨”读yù;B“镂”读lòu;D“溯”读s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种出于公心,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即使有些缺点,我以为也不可与那种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语
B.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C.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D.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同日而语——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比较,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强调有时间的差别。B不假思索——形容做事说话迅速,也可指不动脑筋。C居高临下——意指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多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本句应指演讲者思想的高度,改为“高屋建瓴”。D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辨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注字音。
? ??采? ???蜷? ?? 咕? ??
??打? ?? 惆怅??祈祷?
???? ??之千金?
?? 根儿?


参考答案:wěi? zhāi? ?quán? ?gū? jì? ?dǔn? ?chóu?chàng? ?qí? ?dǎo? ?juàn? jùn? ?yí? wèi? yā? y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其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有名的山水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并诗。
B.《滕王阁序》是一篇即兴之作,其作者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逍遥游》选自《庄子》,《庄子》一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世学者所著,此书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个奏章,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陶渊明是田园诗人。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懵懂(měng) 戏谑(nüè)磅礴(páng)害臊(sào)
B.聒噪(guō)恫吓(tóng)拙劣(zhuō)追溯(sù)
C.怦然(pēng) 押解(jiè)袅娜(nuó)参差不齐(cī)
D.呜咽(yè)蜚声(fēi)脉脉(mò)人才济济(j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戏谑(xuè)B恫吓(dòng)D人才济济(j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