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8 01:39: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4分)
⑴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⑵朝济而夕设版焉(?)
⑶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⑷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参考答案:(1)以……为迟,认为……迟 (2)渡河 (3)通“背”,违背 (4)回头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渎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①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①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面问题。(11分)
溪 桥 晚 兴
郑 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1、郑协:南宋遗民。2、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景用了哪些手法?都写出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2)古典诗词中常用杨花、杜鹃来表达感情,通常表达怎样的感情?举你学过的诗句印证你的观点 。 (5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写景运用了动静结合,反衬(以声衬静)的手法。 (2分) 
描写了亭、野渡边、春流、草、川、晚照、人、杨花、杜鹃等景物,(2分)表达了作者凄凉、哀伤的情怀。(2分)
(2)通常表达一种凄凉、哀伤的情怀。(3分)如“杨花落尽子规啼”、“杜鹃声声尽带血”(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今河北雄县。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辘辘车声如水去”是怎样表达感情的?(5分)
答:?
?
小题2:本词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在抒情方式上侧重点不同,请以“月照孤村三两家”和“万结愁肠无昼夜”为例作简要分析。(6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以及难以归乡的苦痛之情。(2分)运用比喻的手法抒情,把不停前行的囚车声比作不断的流水声,用渐渐远去的车声表达了作者离故乡越来越远、再也无法返回的痛苦心情。(比喻,2分;分析1分。手法如果答“以实写虚”可得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前半部分侧重于借景抒情。(1分)“月照孤村三两家”是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只有三两户人家的荒村景象,不仅揭示了金兵烧杀掳掠造成的惨象,更衬托出作者被掳离乡、身陷异地那种无比悲苦的心境。(2分)后半部分侧重于直抒胸臆,(1分)“万结愁肠无昼夜” 直写作者到了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突出了国破家亡的悲哀。(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一问,结合诗下注释,联系诗中“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便可得出答案;至于回答“辘辘车声如水去”是怎样表达感情的这个问题,需要分析“如水”,是比喻,然后加以分析即可。
小题2:根据诗句内容加以分析,“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可以看出,诗人是借景抒情,而下一联中,“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可见是直抒胸臆,然后结合本诗主旨加以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试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景物的特点。


参考答案:
该句以“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组合成一幅富有层次的塞下秋景图,渲染出一种开阔苍凉的氛围。


本题解析:这也是初中课本中的诗歌。景物的特点要先回答选取了哪些景物,再回答景物的特点,最后回答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意境)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