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8 01:39: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C.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D.弱者的抵抗外强中干,必须模仿恶才得以自卫,这不能不说是弱者的悲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拮据敛裾倨傲虎踞龙盘
B.整饬彳亍不啻叱咤风云
C.亵渎案牍赎罪买椟还珠
D.敷衍逮捕果脯惊魂甫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B都念chì;A据jū裾jū倨jù踞jù;C渎dú牍dú赎shú椟dú;D敷fū捕bǔ脯fǔ甫fǔ)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将文言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小题1: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3分)
译文:?
小题2: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4分)
译文:?
小题3: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匈奴使者刚走,将要到乌孙,取道过龟兹。
小题2:随即拿出黄金财物让译官看。译官回去报告了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来见汉朝使者。
小题3:于是介子就带着楼兰王的头回去晋见朝廷,参加商讨的公卿赞许他的功劳。


本题解析:
小题1:译对大意得1分,“属”(刚,才)得1分,“道”(取道)得1分。
小题2:译对大意得1分,“币”(财物)得1分,“贪”(贪图)得1分。
小题3:译对大意得1分,“阙”(朝廷)得1分,“嘉”(赞许)得1分。
点评: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找准得分点,即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确保得分点准确无误,对于疑难字词要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然后翻译时尽量直译,保持句意通顺。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从建国到现在,我国尚无法律明确国家元首问题,但这并不能说我们就没有国家元首。实际上,我国不仅有国家元首,而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元首制度。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我国有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元首制度
B.我国没有元首制度,也不需要
C.元首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我们不实行元首制度
D.我国根本不需要国家元首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争取在2020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B.依我看,革命与诗歌共享幻想与激情,但革命一旦转换成权利,往往就会成为自身的敌人。
C.桐城派之所以“别树一宗”,由于并非清代文化政策或传统势力的支持和影响,而是因为它的理论具有一定合理性。
D.交通部发布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督促驾驶员牢记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以保证平安出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