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理解、分析文言句段》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8 01:40: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生说我曰    鲰:浅陋、卑微
D.张良出,项伯  要:通“邀”,邀请
2.以下句中“为”的意思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中第一个“为”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
A.若舍郑以东道主
B.之奈何?
C.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
D.嘉先言于秦王曰
3.以下加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   )
A.越国以
B.言沛公不敢项王也
C.项伯杀人,臣之。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沛公安在?
5.翻译。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B
4.D
5.①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
 ? ②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的军队进来,就可以占领秦的全境称王了。(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 ]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而燕国见凌之耻除矣?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B.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C.请其矢,盛以锦囊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故遂择其窳而
B.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
C.流水尚能西
D.野蜂其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暝。
B.斥鴳笑之曰:“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篙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夫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暝”应为“冥”;B项,“篙”应为“蒿”;C项,“冷”应为“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