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恻隐之心前合后揠缘木求鱼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B.诲人不倦越俎代庖贻笑大方黄钟毁弃 瓦斧雷鸣
C.弃甲曳兵莞尔而笑河辙之鲋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D.啜菽饮水墨突不黔不容置喙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
自朱熹之后,理学家进一步夸大了“人欲”的危险与罪恶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很多思想家对这一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清人戴震就曾指出“舍人欲无天理”、“理者存乎欲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认为理学家的主张会导致“丧尽天良”(同上)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理与欲之间的矛盾。当今学者更愿意客观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处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5分)
(2)请试举一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7分)
4、语言运用题 穗城中学打算校庆时邀请知名校友江来院士作专题讲座。下面是该校高三(2)班张扬同学替学校写的一封邀请函。请你根据提供的资料,补全这封邀请函的其它内容。(6分)
材料:穗城中学将在2012年1月22日上午9时在本校礼堂举行80周年校庆活动。穗城中学将邀请校友——中科院院士江来教授在庆典上作讲座。江来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口学专家,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讲座内容为“成长与成才”。
尊敬的江来院士:
为庆祝学校成立80周年,学校将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A 。
衷心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B
2011年6月20日
5、其他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5分)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