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8 02:13:2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可由语段上半句“葫芦”可以判断出紧跟下句为③,介绍“葫芦”情况,⑤句它指代③句葫芦较为顺畅,④⑥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①介绍葫芦的历史,②是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示例,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示例: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赶考的人,我可能会遏合一个轻衣罗衫的女子,她家就在驿馆的旁边,曾倚门,回首嗅一枝青梅,我会把诗题上墙壁,或者写在宣纸上。
  如果是在古代,你可能是一个正在做什么的人呢?漂泊江湖的游子,还是被贬谪流放的官员?是寄情山林的隐士,还是执手相看的离人?
  请你从上一段中选择一种角色,恰当化用古诗文(可回忆教材中学过的诗词文章),写一段文字;不必完全仿照例句的句式。
  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游子,我可能在仰看那枯藤老树上的昏鸦,也可能正投宿在小桥流水边的人家。当然,我也可能正牵瘦马行走在西风古道上。我有充足的时间,为每一段路程填一首诗。
  示例:如果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离人,寒蝉凄切,长亭正晚,我可能正与柳七郎执手话别于江畔,想明晨醒来,我该在另一段晓风之中残月之下的杨柳岸。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同样爱着爱斯梅拉达,弗比斯和伽西莫多的爱是不同的。请试举一个例子说明。( 《巴黎圣母院》)


参考答案:爱斯梅拉达将行刑时,她发现弗比斯没死,他正坐在姑妈家的楼上冷漠地看着她,身边有姑娘倚着,他不敢出面证明她无罪,还把门给关上了。这时,伽西莫多从教堂冲出来,挥着手打倒行刑的刽子手,把少女高举肩头,跳进了教堂,并用可怕的声音叫道:“圣地!”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邓亚萍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创办了-所业余体校。
B.开展为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C.止咳祛痰片是-种常用的中成药,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秸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D.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人们对于各种自然现象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动宾搭配不当,“退出”与“生涯”无法搭配;B、成分残缺;C、句子杂糅,去掉“等配制而成的”。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开明国语课本》是1932年出版的儿童语文教材。由叶圣陶先生亲自编写,丰子恺先生书
写并绘插图。近年,此书再次受到关注,尤其受到广大家长和小学生的欢迎,成为热销书。下图为该书的封面和两篇课文,请据此说出该书受欢迎的三条原因。(3分)  

                             
                              
                             


参考答案:(1)文字简单,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容易被儿童接受  (2)精心绘制插图,形式活泼隽趣,贴近儿童口语  (3)内容富有童心,它给孩子提供了发散性思考的空间  (4)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评分标准:答出三条即可;每条1分,共3分。)


本题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图文转换是近几年考查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解
题时应先认真阅读图片及说明,对考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再根据图片的相关信息,分析概括其内涵。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 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所以,做这一类试题,一定要注意审题,要落实每一条写作要求。分析可知,该书受欢迎的原因有浅显易懂,精心绘制插图,内容富有童心,尊重传统文化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