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四)
2017-08-08 02:40: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阅读日”。某媒体机构曾对中国人的阅读现状作了相关调查,其中两项数据如下:
材料一: 2012年中国人纸质图书的平均阅读量(统计对象为18-70周岁人群)

专业图书(本)
新闻娱乐报刊(份)
其它期刊(份)
4.39
77.2
6.56
材料二:2012年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对比(单位:本)
以色列
韩国
日本
美国
中国
64
11
8.45
7
4.39
⑴ 以上两则材料中的统计数字,反映了中国人在阅读方面存在什么问题?(2分)
⑵请你为“阅读日”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3分)


参考答案:⑴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偏少(1分),而且以消遣性的报刊阅读为主。(1分)
⑵示例:①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②静心阅读,感受文字之美;体验情境,尽享读书之乐。③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内容1分,表达2分)


本题解析:这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兼顾表格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表的标题注释,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然后分析数据变化,找规律,舍弃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总结推断得出结论,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注意,图表类题目解答时用词一定要准确。图表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中国人的阅读以消遣娱乐为主,图表二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中国成年人阅读量非常小,两个图表反映的问题合在一起就是第一问的答案。由第一问的答案可推知,第二问的宣传标语内容要写出读书的益处,并鼓励多读书,形式上要注意题干“至少使用一种修辞”的要求。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B.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C.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下面这首小诗借“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选择另一事物表达你对另一话题的思考。

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
剥落了生命,你召来了燕语和莺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书: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你呼唤着理性与良知。
船:一片归帆,是一缕乡情;倾注着乡情,你满载着沧桑和希望。
泉:一股细流,是一曲欢歌;汇聚了欢歌,你成长为大江与汪洋。
叶:一片嫩绿,是一份自然;呼吸着自然,你孕育出果实与丰收。
菊:一缕清香,是一份成熟;酝酿了成熟,你展示着高洁和恬淡。(答案不唯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王勃《滕王阁序》中究竟是“飞阁流丹”还是“飞阁翔丹”,自唐以来,因版本记录不同,评论家莫衷一是。
B.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到来之际,“二战”成了时下影视文学创作中炙手可热的题材。
C.端正党风是关键。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为政清廉,带好了头,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D.大街上,商场里,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莫:不能。衷:折衷,判断。是:对。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也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B.炙:烤。炙 91ExAm.org手可热: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C.行:做。效:效法。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含贬义。
D.缕:线。不绝如缕:像一根细线那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①形容形势十分危急。②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用一句话概括以下文段的内容(不多于20字)(3分)
金文“耐”表示“禁得起”“受得住”,其字形由“而”“寸”组合而成,二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而”字古文字写作,描摹人的胡须形象。“寸”的古文字形体作,像手下加一短横,指事字,表示人的手部。古人用手量长短,“寸”因而用作长度单位,又从长度引申出法度之义。“耐”用“寸”作为义符,表明其含义与“法度”有关。“而”与“寸”合起来,指的是剃去胡须的刑罚。中国古代崇尚孝道,认为父母所给的身体发肤是不能毁弃损伤的,保存须发也就成了“孝”的一个基本内容。与此相联系,古代男子注重蓄须留发,并以此为美。一个人如果被强行剃去须发,便显得丑陋无比,也会羞愧得无地自容。剃去须发自然是一种惩罚手段,形诸法律,就叫“耐”。“耐”显然只是一种小小的惩罚手段,但作为刑罚的一种,还是需要人们对它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因此,“受得住”“禁得起”之类的意义,便很自然地产生了。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