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阅读日”。某媒体机构曾对中国人的阅读现状作了相关调查,其中两项数据如下:
材料一: 2012年中国人纸质图书的平均阅读量(统计对象为18-70周岁人群)
专业图书(本)
| 新闻娱乐报刊(份)
| 其它期刊(份)
|
4.39
| 77.2
| 6.56
|
材料二:2012年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对比(单位:本)
⑴ 以上两则材料中的统计数字,反映了中国人在阅读方面存在什么问题?(2分)
⑵请你为“阅读日”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3分)
参考答案:⑴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偏少(1分),而且以消遣性的报刊阅读为主。(1分)
⑵示例:①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②静心阅读,感受文字之美;体验情境,尽享读书之乐。③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内容1分,表达2分)
本题解析:这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兼顾表格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表的标题注释,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然后分析数据变化,找规律,舍弃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总结推断得出结论,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注意,图表类题目解答时用词一定要准确。图表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中国人的阅读以消遣娱乐为主,图表二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中国成年人阅读量非常小,两个图表反映的问题合在一起就是第一问的答案。由第一问的答案可推知,第二问的宣传标语内容要写出读书的益处,并鼓励多读书,形式上要注意题干“至少使用一种修辞”的要求。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B.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C.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下面这首小诗借“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选择另一事物表达你对另一话题的思考。
梅
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
剥落了生命,你召来了燕语和莺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书: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你呼唤着理性与良知。
船:一片归帆,是一缕乡情;倾注着乡情,你满载着沧桑和希望。
泉:一股细流,是一曲欢歌;汇聚了欢歌,你成长为大江与汪洋。
叶:一片嫩绿,是一份自然;呼吸着自然,你孕育出果实与丰收。
菊:一缕清香,是一份成熟;酝酿了成熟,你展示着高洁和恬淡。(答案不唯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王勃《滕王阁序》中究竟是“飞阁流丹”还是“飞阁翔丹”,自唐以来,因版本记录不同,评论家莫衷一是。
B.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到来之际,“二战”成了时下影视文学创作中炙手可热的题材。
C.端正党风是关键。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为政清廉,带好了头,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D.大街上,商场里,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莫:不能。衷:折衷,判断。是:对。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也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B.炙:烤。炙 91ExAm.org手可热: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C.行:做。效:效法。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含贬义。
D.缕:线。不绝如缕:像一根细线那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①形容形势十分危急。②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用一句话概括以下文段的内容(不多于20字)(3分)
金文“耐”表示“禁得起”“受得住”,其字形由“而”“寸”组合而成,二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而”字古文字写作
,描摹人的胡须形象。“寸”的古文字形体作
,像手下加一短横,指事字,表示人的手部。古人用手量长短,“寸”因而用作长度单位,又从长度引申出法度之义。“耐”用“寸”作为义符,表明其含义与“法度”有关。“而”与“寸”合起来,指的是剃去胡须的刑罚。中国古代崇尚孝道,认为父母所给的身体发肤是不能毁弃损伤的,保存须发也就成了“孝”的一个基本内容。与此相联系,古代男子注重蓄须留发,并以此为美。一个人如果被强行剃去须发,便显得丑陋无比,也会羞愧得无地自容。剃去须发自然是一种惩罚手段,形诸法律,就叫“耐”。“耐”显然只是一种小小的惩罚手段,但作为刑罚的一种,还是需要人们对它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因此,“受得住”“禁得起”之类的意义,便很自然地产生了。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