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一)
2017-08-08 02:39: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得:捕获、抓住 B.以亏人自利也——亏:损害 C.罪益厚——厚:大、重 D.情不知其不义也——情:假使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 谭澄,字彦清,德兴怀来人。父资荣,金末为交城令。国兵下河朔,乃以县来附,赐金符,为元帅左都监,仍兼交城令。未几,赐虎符,行元帅府事,从攻汴有功。年四十,移病,举弟资用自代。资用卒,澄袭职。 澄幼颖敏,为交城令时年十九。有文谷水,分溉交城田,文阳郭帅专其利而堰之,讼者累岁,莫能直,澄折以理,令决水,均其利于民。豪民有持吏短长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岁乙未,籍民户,有司多以浮客占籍,及征赋,逃窜殆尽,官为称贷,积息数倍,民无以偿。澄入觐,因中书耶律楚材,面陈其害,太宗恻然,为免其逋,其私负者,年虽多,息取倍而止;亡民能归者,复三年。诏下,公私便之。壬子,复大籍其民,澄尽削交城之不土著者,赋以时集。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擢怀孟路总管,俄赐金符,换金虎符。岁旱,令民凿唐温渠,引沁水以溉田,民用不饥。教之种植,地无遗利。至元二年,迁河南路总管,改平滦路总管。七年,入为司农少卿,俄出为京兆总管。居一年,改陕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建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听取妾,以为宗祀计。”朝廷从之,遂著为令。 四川佥省严忠范守成都,为宋将昝万寿所败,退保子城,世祖命澄代之。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会西南夷罗罗斯内附,帝以抚新国宜择文武全才,遂以澄为副都元帅,同知宣慰使司事。比至,以疾卒,年五十八。 世祖尝与太保刘秉忠论一时牧守,秉忠曰:“若邢之张耕,怀之谭澄,何忧不治哉!”游显宣抚大名,尝为诸路总管求虎符宣麻,澄至中书辞曰:“皇上不识谭澄耶?乃为显所举!”中书特为去之。其介如此。 (节选自《元史》卷一九一) 【注】①浮客:指寄居在地主庄园里的外地佃农。 ②称贷:借钱给人。③宣麻:唐宋拜相命将,用黄、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以后就成为诏拜将相的代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籍民户籍:造册登记。 B.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听取妾听:听从。 C.何忧不治哉治:治理得好,太平。 D.其介如此介:耿介。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谭澄治理有方的一组是 (?) ①折以理,令决水,均其利于民?②为免其逋 ③壬子,复大籍其民?④岁旱,令民凿唐温渠 ⑤教之种植,地无遗利?⑥辞曰:“皇上不识谭澄耶?乃为显所举!”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谭澄自幼聪明颖悟,十九岁便承袭父职任交城县令,上任后他压制豪强,扶救贫民,向皇帝反映治理方面的弊端,使皇帝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国家和百姓都因此受益。
B.谭澄任怀孟路总管时曾赶上大旱,他发动百姓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农田,百姓得以度过饥荒;他又教导百姓种田植树,土地都得到充分利用。
C.谭澄文武双全,元世祖曾命他取代严忠范守卫成都子城,他采取积极措施,效果显著;元世祖又任命他为副都元帅,负责抚慰罗罗斯人,但刚一到任,便因病去世了。
D.谭澄为人非常刚强正直,大名宣抚使游显曾经为各路总管向朝廷请求虎符和委任状,谭澄亲自来到中书省辞谢,拒绝了游显的举荐,中书省为此把他的名字划掉了。
小题4: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豪民有持吏短长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5分)
(2)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5分)
3、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B.与山僧饭讫而去
讫:完
?C.岂急于富贵未假度者耶
假:借助
?D.利泽施于人
泽:恩泽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群臣畏延龄有宠,莫敢言,惟盐铁转运使张滂、京兆尹李充、司农卿李铦以职事相关,时证其妄,而陆贽独以身当之,日陈其不可用。十一月,壬申,贽上书极陈延龄奸诈,数其罪恶,其略曰:“延龄以聚敛为长策,以诡妄为嘉谋,以掊克敛怨为匪躬,以靖谮服谗为尽节,总典籍之所恶以为智术,冒圣哲之所戒以为行能,可谓尧代之共工,鲁邦之少卯也。迹其奸蠹,日长月滋,阴秘者固未尽彰,败露者尤难悉数。”又曰:“陛下若意其负谤,则诚宜亟为辩明。陛下若知其无良,又安可曲加容掩!”又曰:“陛下姑欲保持,曾无诘问,延龄谓能蔽惑,不复惧思;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馀,愚弄朝廷,有同儿戏。”又曰:“矫诡之能,诬罔之辞,遇事辄行,应口便发,靡日不有,靡时不为,又难以备陈也。”又曰:“昔赵高指鹿为马,臣谓鹿之与马,物理犹同;岂若延龄掩有为无,指无为有。”又曰:“延龄凶妄,流布寰区,上自公卿近臣,下逮舆台贱品,喧喧谈议,亿万为徒,能以上言,其人有几!臣以卑鄙,任当台衡,情激于衷,虽欲罢而不能自默也。”书奏,上不悦,待延龄益厚。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以上知待之厚,事有不可,常力争之。所亲或规其太锐,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他无所恤。”裴延龄日短贽于上。赵憬之入相也,贽实引之,既而有憾于贽,密以贽所讥弹延龄事告延龄,故延龄益得以为计,上由是信延龄而不直贽。贽与憬约至上前极论延龄奸邪,上怒形于色,憬默而无言。壬戌,贽罢为太子宾客。(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贽上书极陈延龄奸诈,数其罪恶——数:屡次
B.以靖谮服谗为尽节——谮:说坏话诬陷
C.臣以卑鄙,任当台衡——卑鄙:低微卑贱
D.所亲或规其太锐——规: 规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靡日不有,靡时不为,又难以备陈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B.上由是信延龄而不直贽——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子上坐
C.情激于衷,虽欲罢而不能自默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D.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以上知待之厚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3.下面几个选项中,全都表现陆贽嫉恶如仇的一项是(? )
①而陆贽独以身当之,日陈其不可用
②贽上书极陈延龄奸诈,数其罪恶
③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以上知待之厚,事有不可,常力争之
④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他无所恤
⑤贽与憬约至上前极论延龄奸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臣畏惧裴延龄得到宠爱,没有人敢于发言,只有少数几个官员,由于职分以内的事务与裴延龄有关联,时常证实他的虚妄,而陆贽独自以自身抵挡裴延龄,经常陈说他不可任用。
B.陆贽上书极力陈诉裴延龄的邪恶诡诈,数说他的罪恶。认为裴延龄邪恶害政,隐秘着的事情固然没有完全显示出来,败露了的事情尤其难以数说。
C.陆贽因德宗知遇,情义深厚,凡有不同意的事情,经常竭力争议。有些与他亲近的人规劝他说,这样做过于显露锋芒。
D.陆贽引荐了赵憬出任宰相。不久,赵憬对陆贽有不满。两人到德宗面前辩论裴延龄的是否邪恶,两人的怒气在脸色上都表现出来了,赵憬气得沉默不语。
5.翻译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1)迹其奸蠹,日长月滋,阴秘者固未尽彰,败露者尤难悉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昔赵高指鹿为马,臣谓鹿之与马,物理犹同;岂若延龄掩有为无,指无为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既而有憾于贽,密以贽所讥弹延龄事告延龄,故延龄益得以为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就砺则利?黄金
B.术业有专攻?攻克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D.余嘉其能行古道?古老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