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整句。(4分)
张祚琼是湖北省巴东县道路养护工,今年45岁.在28年的养护生涯中,她清扫过的路面面积达50余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把整个湖北省清扫了近三遍.
在过往司机眼里,她是热心助人的“张大姐”:“她是一个‘非常靠谱’的工作搭档”,她的工友都这样评价她:在领导眼里,她是工作“交给她我放心”的劳动模范:她的丈夫称她是“干工作不要命”的“拼命三娘”。而在张祚琼自己眼里,既然做了一名养路工,她就要把这份工作做“出彩”一一把路养好,让行人车辆都能平安通过。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糟粕(pò)盘桓(huán)募(mò)捐敷衍塞(sè)责
B.自诩(xǔ)忖(chún)度戏谑(xuè)挑拨(bō)离间
C.露(lù)脸隽(juàn)永溯(sù)源模棱(lénɡ)两可
D.憎恶(wù)怂(sǒnɡ)恿蜕(tuì)变含蓄蕴藉(jiè)
3、写作题 语言综合运用。
2012年11月2日下午,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不小心剐坏了路旁停着的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徐砺寒当时吓懵了,虽然周围没有其他人,但他仍然选择等待车主。在原地等了20分钟,眼看上课时间快到了,车主还没出现……
根据以上材料,想象当时的情境,描绘徐砺寒的一段心理活动。要求:(1)最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2)有场景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3)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字数不少于200字。
4、语言运用题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为4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使句意更清楚,行文更流畅。(不能改变原意,可以增删、调换个别词语)(6分)
以“传承民族文化、沟通人类文明、共建和谐世界”为主题的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政府、国务院文化部承办的我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节庆活动——首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5月23日在北京拉开帷幕。
5、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的传奇有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
B.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志怪”和“志人”小说,“志怪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
C.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拟话本的体制写成的作品,如凌蒙初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D.历史剧往往注重剧情和史实的吻合。郭沫若却独辟蹊径,超越了史实的局限,以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如历史剧《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