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四)
2017-08-08 02:42:4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吧,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
鲁迅先生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本“还原”人物或其它有关形象时,会出现某些倾向。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这些倾向,不超过50个字。


参考答案:(4分)评价人物形象总要把自己熟悉的人物附着到形象上;总要根据自己所处时代及思想、情感等对形象进行个人加工。评分建议:每点2分。


本题解析:鲁迅先生的话是不大好理解的。做好本题,要关注这两个方面。一是材料后面的提示和要求,即鲁迅先生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本还原人物或其它有关形象时,会出现某些倾向,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达这些倾向。“这些”,表明不是一个。二是对鲁迅的话进行分析,从形式上来看,句中有两个句号,表明这里面有两层意思,说得都比较具体,我们需明白这些具体可指哪些:《红楼梦》指文学作品,看《红楼梦》,就是阅读文学作品;林黛玉,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就是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就是熟悉的人物形象,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就是要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附着到形象上。依次这样去做,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书童潼关瞳仁人影幢幢
B.寒暄渲染煊赫喧宾夺主
C.逶迤旖旎涟漪倚马可待
D.喟叹崩溃昏聩功亏一篑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A幢幢chuáng? B渲xuàn染? C逶迤yí 旖旎yǐ 涟漪yī 倚yǐ马可待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此外,上海世博会还会对长三角地区以及全国有联动效应,旅游、酒店、会展、物流等服务业将受惠最多,并促进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面对目前这场金融危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这是我们立足中国国情的阶段性特征,面对中国内部经济刺激计划和内部环境的变化作出科学决策的关键。
C.心理学家分析“偷菜”现象时说,现实中无法获得的“违章窃喜”心理不仅可以在虚拟世界得以满足,而且朋友间的交往模式也因此变得简单而富有趣味。
D.此次主帅选拔是按照中国足协各级国家队教练员竞聘工作,经过报名和公开竞聘,在专家组讨论提出候选人名单的基础上进行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结构混乱,第一句主语为“世博会”,第二句为“服务业”,第三句省略主语,逻辑主语为“世博会”,故主语被偷换。另外,还应将“有”改为“产生”。C.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到“现实”前。D.成分残缺,当为“按照……竞聘工作程序”。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会/参?
B.造/追?
C.度/色?
D.纵/财?
塌/精竭虑?
所/之泰然?
/暴天物?
零/?风流傥?
亢/引吭歌?
/绥政策?
间?/秋之夜?
灭/陌交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
B.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 ,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主客颠倒,B项有歧义,C项“这样”指代不明)?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