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8-08 02:45: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①子曰:“?,则无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岁寒?。”(《论语·子罕》)
③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阿房宫赋》)
?,士贰其行。?,二三其德。(《之民》)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
⑥仰观宇宙之大,?,?,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尽管尽早尽可能尽心竭力
B.乌兔乌纱乌拉草子虚乌有
C.夹衣夹层夹肢窝夹七夹八
D.喷薄喷嚏喷气式喷云吐雾



3、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朱自清散文《匆匆》的开头段,前三句用“有再来……有再青……有再开”这样的句式,根据行文思路,最后一句本来可以顺着用“我们的日子还有复返的时候吗”这样的句子,但是作者却用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样的句子。请从句式使用的角度简要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妙处,然后仿写这个开头段,要求句子结构和《匆匆》的开头段相近。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朱自清《匆匆》)



4、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日“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年轻一代。
(1)第一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公园路幼儿园“六一”晚会上,小朋友们神气活现的表演,使观看的大人们非常高兴。
B.刘家两兄弟自三十年前失散后,各无音信,今天在杭州破镜重圆,两人激动不已。
C.我狙击部队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后,伤亡十分惨重,而敌人的攻势却更加猛烈,眼看阵地就要失陷,就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候,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D.他的发言,头绪纷繁,逻辑混乱,听来听去,始终叫人不可理喻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