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一)
2017-08-08 02:58: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篡改/窜改啦啦队涓滴归公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B.震憾/振奋三部曲呀呀学语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C.乖剌/乖谬和事佬以德抱怨縻不有初,鲜克有终
D.提纲/题跋斑马线平心而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荣膺国萃潦草颐指气使咄咄逼人
B.爆发混账温驯残羹冷灸名副其实
C.囊括拨弄歉收乌烟瘴气评头论足
D.暮霭辨别罪蘖以德抱怨飞黄腾达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下面是某中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后所写的总结中的一段话,在词语、语法、表达等方面有不恰当的地方请指出四处,将序号和修改的内容填入横线上
我对农村妇女①抱有无比深厚的感情。②在难忘的与那位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里,③邻居的两个大嫂无微不至地④关心我,照顾我。⑤她俩在我下地劳动时,手把手地教我施肥,又教我播种;我烧火做饭,她们送来了⑥刚摘下来的新鲜的瓜果和蔬菜……
序号   修  改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习近平的此次访问应当确定中俄之间的新型关系,谋求得到俄罗斯的原料资源。中国一旦与西方关系恶化,俄罗斯即便不伸出援手,也会保持中立。
B.少打电话,不乱捐赠,甚至是不炒作、不煽情,从满腔热忱到理性冷静,网民心态日渐成熟,又何尝不是中国社会前行的缩影?
C.在中国房价高耸的同时,拥有几十套住房的“房爷”“房姐”不断浮出水面,中国民众的神经被强烈刺激着,除了在网上激烈地宣泄愤怒外,却别无他法。
D.目前,我国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不断扩大资助范围和标准,基本达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5、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B.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
C.“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了词的内容。
D.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也被成为“雨巷诗人”。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