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面对臧克家的《海》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是考查对臧克家的《海》一诗的主题及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D“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理解错误,诗中无此意,“壮观”亦不妥。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女神》是—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理想主义的强光照亮了这—部诗集,试简要分析其风格。
参考答案:《女神》浪漫主义风格主要表现在,诗集中的许多诗具有奇特的想象,与本来形态相距极远或改形变性的极度夸张,对于自我欲求的大胆表现与肯定,充满了昂奋腾越的音调,浓烈瑰丽的色彩。在语言方面,也具有华赡丰美的特点,从远古神话到现代科技术语的运用,丰富了诗的词汇。用语时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使一切都染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为所有普通的事物都注入了新鲜活泼的生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①—②题。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②唐朝诗人崔护有一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B、E
②体裁: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内容:(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写法:(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卖花声?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小题1: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3分)
小题2:“又看暝色满平芜”中的“满”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远离君王(遭受放逐)的苦闷。②流落江湖的孤独。③思乡(思君)的惆怅。
[或“①地远。②身孤。③遭贬”。3分。每点1分。]
小题2:满:有“布满”“充满”之意,动态地表现了夜色渐深,最终笼罩原野的过程(1分),营造出苍茫悲凉的氛围(1分),衬托出诗人年华空逝、报国无门的悲苦、凄怆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踟躇”,徘徊不前,逗留之意。“地远”张舜民远谪,历时三,涉水六,过州十有五。自汴抵郴,所至流连。即言诗人登上岳阳楼,放眼望见山迢水阔,只觉孤身飘零僻远异地,前路茫茫,归路茫茫,满心彷徨,无限悲凉。起句即以“久彷徨”写出心思沉重。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小题2:试题分析:又看暝色满平芜。“暝色”即暮色,夜色。见王维《山居秋暝》。“平芜”即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见欧阳修的诗句:“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浑浑噩噩,昏昏沉沉中又见暮色渐起,渐浓,笼罩整个旷野。“满”有“布满”“充满”之意,一则写出夜色渐浓的动态过程,写出时光偷逝写出诗人内心隐隐年华空逝报国无门的悲苦。二则也出暮色之浓,遍布之广,以昏沉苍茫的夜色衬托出诗人凄怆的内心。
点评: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注】
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注:熙宁七年(1074),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苏镇江)。
1.“幽恨终难洗”中的“洗”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谈谈“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洗”字一方面写出了一场春雨过后,京口显出了清丽之美,但另一方面春雨却洗不去作者胸中的乡愁,通过这一实一虚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意对即可)
2.思乡之情难以抑制,身为宦游之人又身不由己的痛苦。(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