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8 03:08: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空囊
杜甫
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①,吾道属艰难。
不爨②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注】①卤莽:通“鲁莽”,苟且偷安。②爨(cuàn):烧火做饭。
小题1: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两句诗有何深层的含意?(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双关手法(象征或托物言志)。(1分)这两句诗具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诗人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2分)另一层意思是说,明霞翠柏非凡俗之物,诗人借此表现自己虽生当乱世,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品节高尚的志向。(2分)
小题2:前四句表达了诗人世道艰难,穷困潦倒,无以为继的惆怅与无奈,(1分)也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乱世,贫寒至极,但仍持道守节,绝不苟且偷安的坚定信念。(2分)后四句诗人以幽默诙谐之笔,具体写自己一贫如洗的生活状况,(1分)貌似轻松的言语背后,实则难以掩饰自己沉重悲苦的情绪。(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可先疏通首联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及关键词来判断表现手法及含义。结合着标题“空囊”及整首诗歌大意可知,“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指诗人因穷困潦倒而靠翠柏和霞来充饥,而“苦犹食”“高可餐”却体现出翠柏、明霞的不凡,进而联想到诗人的不同流俗,品节高尚的志向,因此运用了一语双关、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小题2:由首联的食“翠柏”“明霞”“艰难”可体会出诗人穷困潦倒的艰难境地,从而可联想到诗人的无奈;“苦犹食”“高可餐”也表明了诗人品节高尚的情怀。“不爨”“无衣”“囊空恐羞涩”直接描述出了自己的一贫如洗的生活状况,“羞涩”等词虽表现出语言的幽默,却难以掩饰自己沉重悲苦的情怀。综合起来概述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归田园居五首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点名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这首诗歌在语言和结构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守拙归园田。
2、语言上的特点:语言朴实。诗人用朴实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展现了田园生活和农家景色的画卷,平中见奇,淡中有味。
  结构上的特点:首尾呼应。末两句写自己回归田园的乐趣与首两句写自己的本性遥相呼应。(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金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牧 牛 图①
田 锡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②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诗。②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
(1)第二句诗中的“似水流”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一句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ExAm.org

参考答案:(1)“似水流”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送军粮的牛车之多,突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表达了对战乱现实的厌恶,对太平社会的向往。
(2)描述了一幅秋天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的闲适平和的美丽画面,与“干戈扰扰”的社会现实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安定的向往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和詹天游
刘壎②
故园青草依然绿,故宫废址空乔木。狐兔穴岩城③,悠悠万感生。
胡笳吹汉月,北语南人说。红紫闹东风,湖山一梦中。
  注:①詹天游:字可大,郢(今湖北江陵)人,官翰林学士。②刘壎:南宋末人。③岩城:高城,指南宋都城临安。
(1)后人评这首《菩萨蛮》“只四十许字,而黍离麦秀之感流溢行间”。结合这句评论,赏析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笳吹汉月”词前意深,请对“汉月”这一意象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故园青草依然绿,故宫废址空乔木”可是“故宫”却在劫后一片衰败,只剩下“废址”“乔木”,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反衬出南宋亡国后诗人的黍离之悲,即深深的亡国之痛。(意对即可)
(2)①刺耳的胡笳吹奏着汉人的乐曲,汉人也被迫操着难听的蒙语,道出当年统治者占领南宋后,汉族可怜的处境和无奈的心态。
   ②实在叹息,昔日红紫斗艳,春风满陌的繁华景象,今日想来如同大梦一场 ,包含作者对前期的不舍、眷恋和对新朝的不满。(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晚登江楼有怀
唐·李嘉祐
独坐南楼佳兴新,绿水青山共为邻。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只忆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注】李嘉祐,天宝年间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贬为江阴令。
小题1:诗歌前两联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小题2:你怎样理解诗中的“心闲”与“欲沾巾”?请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碧水边青山矗立,夕阳下有人渡江。(3分)(2)喜悦之情。(2分)
小题2:(1)“心闲”,表层是悠闲,深层则是苦闷、失意。(或答:初始尚有悠闲心境,但想起际遇,则苦闷、无奈。)(2)“欲沾巾”,表现出眷恋京城、渴望再得任用的心理。(3)“心闲”与“欲沾巾”并不矛盾,心闲更衬内心的苦闷。(每点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概括的题目,注意诗中意象的描述,然后概括意境,最后概括情感,情感注意诗中的“佳兴”“爽气”两个词语。
小题2:这是一道诗歌情感探究的题目,诗歌的情感要结合诗歌的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探究,注释注意“以罪谪鄱阳”,关键的词语注意“帝京不可到”。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