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五)
2017-08-08 21:03:0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性常先生传
【明】王阳明
  王纲字性常,一字德常,弟秉常、敬常,并以文学知名。性常尤善识鉴,有文武长才。少与永嘉高则诚、族人元章相友善,往来山水间,时人莫测也。
  元末尝奉母避兵五泄山,有道士夜投宿,性常异其气貌,礼敬之曰:“君必有道者,愿闻姓字。”道士曰:“吾终南隐士赵缘督也。”与语达旦,因授以筮法。
  且为性常筮之。曰:“公后当有名世者矣,然公不克终牖下,今能从吾出游乎?”性常以母老有难色,道士笑曰:“公俗缘未断,吾固知之。”遂去。
  诚意伯刘伯温微时,常造焉。性常谓之曰:“子真王佐才,然貌微不称其心,宜厚施而薄受之。老夫性在丘壑;异时得志,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后伯温竟荐性常于朝。洪武四年,以文学征至京师。时性常年已七十而齿发精神如少壮。上问而异之,亲策治道,嘉悦其对,拜兵部郎中。未几,潮民弗靖,遂擢广东参议往督兵粮。
  谓所亲曰:“吾命尽兹行乎?”致书与家人诀,携其子彦达以行。至则单舸往谕,潮民感悦,咸叩首服罪,威信大张。
  回至增城,遇海寇曹真窃发,鼓噪突至,截舟罗拜,愿得性常为帅。性常谕以逆顺祸福,不从,则厉声叱骂之。遂共扶舁之而去。贼为坛坐性常,日罗拜,请不已。性常亦骂不绝声,遂遇害。
  时彦达亦随入贼中,从旁哭骂,求死。贼欲并杀之,其酋曰:“父忠而子孝,杀之不祥。”与之食,不顾。贼悯其诚孝,容令缀羊革裹尸,负之而出,得归葬禾山
  洪武二十四年,御史郭纯始备上其事,得立庙死所,录用彦达。彦达痛父以忠死,躬耕养母,簏衣恶食,终身不仕。
  性常之殁,彦达时年十六云。(选自《王阳明全集·卷六·世德记》)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性常尤善识鉴——识鉴:相面看人
B.诚意伯刘伯温微时,常焉——造:拜访
C.未几,潮民弗——靖:平安
D.遇海寇曹真窃发,鼓噪突至——鼓噪:鸣鼓呐喊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性常放达忠贞的一组是(? )
①往来山水间,时人莫测也
②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
③亲策治道,嘉悦其对
④至则单舸往谕
⑤则厉声叱骂之
⑥遂共扶舁之而去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位道士遇到性常,因两人说话投机,道士就把卜筮的方法传授给他,并给他算了一卦,得知他未割断凡俗的缘分,就离开了。
B.性常对处于低微地位的刘伯温寄予厚望,肯定他是辅佐皇上成就大业的人才,要求他在成功之后,千万不要用世俗的事来牵累我王性常。
C.性常七十多岁的时候因为刘伯温的举荐被召到京师,收到皇上的器重,被授予兵部郎中,后又提升为广东参议前去督办兵粮,劝降了叛乱的潮民,在老百姓中威望很高。
D.性常在增城时遇到海寇偷袭,被海寇扣留,海寇请求他做他们的首领,遭到性常的断然拒绝,性常为此厉声训斥,大骂不已,遭到海寇的残忍杀害。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后当有名世者矣,然公不克终牖下,今能从吾出游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贼悯其诚孝,容令缀羊革裹尸,负之而出,得归葬禾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时得志,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尝跂而
②故愿见太后
③金就砺则
④兵革非不坚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手抚膺长叹
B、以为桂林象郡
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此兵乙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纤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日“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1.下列对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右承相兼枢密(免职)
B.缙绅、大夫、士于左丞相府(聚集)
C.予自不得脱 (揣度,估量)
D.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2.下列对句子中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缙绅、大夫、士萃左丞相府(在)
B.意北亦尚可口舌动也 (用)
C.直前诟虏帅失信(就)
D.北貌敬,实则愤怒(即使)
3.下列句子最能表现文天祥有“为国捐躯”决心的一项是(? )
A.都督诸路军马
B.予不得爱身
C.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D.而予不得归矣
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文天祥都督各路军马与元军交战,这从正面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B.文天祥照会了元军使者后,对元军抱有一定幻想,决定亲自前往元营进行游说,这体现了他具有准确分析形势的才能。
C.文天祥刚到元营,就据理力争,言辞慷慨,这表现出他作为国家使节为捍卫民族尊严而大义凛然的精神。
D.文天祥被元军拘留是由于他痛骂元军统帅,又遇吕师孟叔侄叛国投敌,这表现了他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感。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谦,博州堂邑人。曾祖直,以纯厚闻于乡党,里有盗其衣者,置不问。州将廉知,俾人故窃其衣,亦不诉理,即召诘前盗衣者,俾还之。直绐云:“衣乃自以遗少年,非窃也。”州将义之,赐以金帛,不受而去。父仁罕,轻侠自任。五代末,寇盗充斥,仁罕率众断澶州浮桥以溃贼,因诱获数十人,出刍粟给官军。补内黄镇将。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
谦少感概,不拘小节。初诣岭表省父,仁罕资以金帛,令北归行商。还堂邑旧墅,尝为
乡里恶少所辱,谦不胜怒,殴杀之。亡命京师,遂应募从军。补卫士,稍迁内殿直都知。至
道初,真宗升储邸。增补宫卫,太宗御坐,亲选诸校,授谦东宫亲卫都知.赐袍笏、靴带、器币。真宗即位,擢授洛苑使。谦起行伍,不乐禁职,求换秩,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上幸大
名,至北苑,属谦有疾,遣归将护,谦恳请从行。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疾瘳,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上闻,赐白金二百两。驾还,改捧日左厢都指挥使。
时高翰为天武左厢都校,有卒负债杀人,瘗尸翰营中,累日,发土得之。上怒翰失检察,执
见于便殿。谦即前奏:“翰职在巡逻及阅教诸军,不时在营,本营事宜责之军头。”上为释翰
罪。
先是,谦久权殿前都虞候,俄擢曹璨正授,谦颇形慨叹。至是,璨副马军,而升谦领禁
卫焉。河北屯兵,常以八月给冬衣。谦上言边城早寒,请给以六月,后以为例。无何,以足
疾求典郡,上召见,敦勉之。
(《宋史?刘谦传》卷二百七十五)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置不问置:搁置
B.州将廉知廉:访查
C.即召诘前盎求者诘:责问
D.直绐云绐:告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能直接表现刘谦“不拘小节”和“为人耿直”的一组是(3分)
A.①尝为乡里恶少所辱②稍迁内殿直都知
B.①不乐禁职.求换秩②谦恳请从行
C.①谦不胜毯.殴杀之②本营事宜责之军头
D.①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②以足疾求典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谦的曾祖父刘直,因纯朴敦厚在乡里闻名,父亲刘仁罕,在五代末强盗窃贼横行的情况下,曾带领众人奋勇击溃窃贼,并拿出粮草供给官军。
B.刘谦年轻时情感激昂且有气概。到岭外探望父亲,父亲用钱财和布帛来资助他,让他回家经商。刘谦在乡里犯了人命案,逃命到京城,应征入伍。
C.宋太宗和宋真宗都十分信任刘谦,太宗准备退位时赐给他袍笏、靴带、器币,真宗
登基后,提拔他为洛苑使,由于他不喜欢宫禁中职位而改任他职。
D.在士兵欠债杀人,把尸首埋在高翰营中,后来挖地找到尸首一事上,皇上怒斥高翰
有失检察,高翰在便殿申诉,由于刘谦的禀奏才免除他的罪过。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