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古代诗歌鉴赏与默写(16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 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líng lù):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指笛子。
小题1:本词上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结合词句分析。(3分)?
?
?
小题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5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1分)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2分)
小题2:①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或以景衬情)。(1分)本词上阙通过选用“断虹”、“秋空”、“万里青天”、明月等巨大而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明净、壮阔的仲秋景象,衬托诗人豪迈快意的情怀。(1分)②融情于事。(1分)在下阙,作者叙说自己“家万里”“平生”“江南江北”,自然流露怀才不遇,到处漂泊的身世之感;但仍然带领年轻人赏月喝酒,“最爱临风笛”,从而先抑后扬,(1分)更突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豪迈乐观情怀。(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可以结合注释范翻译诗歌的上阕,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赏析。“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桂影繁茂,谁知道,今与夕是那么的清辉不足?万里的晴天,嫦娥在何处?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寒光零乱,在为谁斟酌这醽醁?开头描写开阔的远景,接着写赏月,嫦娥驾驶玉轮是想象,表现手法为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
小题2:开头三句描写开阔的远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接着写赏月。此时的月亮是刚过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为了表现它清辉依然,词人用主观上的赏爱弥补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转而写月下游园、欢饮和听曲之乐,信笔挥洒,写洒脱不羁的词人,正带着一群愉快的年轻人,张园密茂的树林中徜徉。?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三句把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这三句是此词最精彩之处。作者说自己这一生走南闯北,偏是最爱听那临风吹奏的曲子。“最爱临风笛”句,雄浑潇洒,豪情满怀,表现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心情。最后一笔带到那位善吹笛的孙彦立:“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孙郎感遇知音,喷发奇响,那悠扬的笛声回响不绝。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试分析此诗所蕴含的感情。
(2)请分析此诗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1)诗的前两句抒写自己离开了自己的故乡,等马在西域路上。回望长安,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寂凄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思乡念亲,双泪痛流。这里真实而率直地抒写了诗人的这种心情,令人感到亲切可信。后两句生动传神地写了路逢入京使急切地托其带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这里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和相逢的意外,从中也再次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真挚、深厚的眷念之情。
(2)此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湖上晚归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功力,请分析。
(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1分)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1分)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1分)生动形象具体的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尾句写归来时的景象,诗人选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明月新生,月华与水光交相辉映,营造了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境界
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人为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执手想看泪眼,?。
(3)遥岑远目,?,?。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5)?,?,如今有谁堪摘。
(6)?,徒慕君之高义也。
(7)市列珠玑,?,?。
(8)羽扇纶巾,谈笑间,?。
参考答案:(1)重湖叠巘清嘉(2)竟无语凝噎。(3)献愁供恨,玉簪螺髻。(4)赢得仓皇北顾。(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7)户盈罗绮,竞豪奢(8)樯橹灰飞烟灭。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巘”“噎”“髻”“憔悴”“樯橹”等。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
江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小题1: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面对花树莺啼的一派春光,作者却触目生愁,(1分)又听到凄怨的笛声,视春景如秋,想要去登楼望远,无奈暮云重叠,(2分)表现了词人羁旅漂泊中浓浓的思乡之情。(2分) (共5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时间已近傍晚,那花枝上的黄莺却啼个不停,以致连落日的霞光都被搅乱了。(2分) “搅乱”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莺儿不仅在啼,而且还在花树间不时飞动。(2分)表面上是说搅乱霞光,实际也搅乱了词人心境,引出了他的重重心事。(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重点考查理解词的内容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词的注释及内容来分析。
小题1:本题重点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动词是诗歌当中作者表情达意的关键,“搅乱”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啼鸣,搅乱日光的景象,语出双关,同时写出了作者思绪被黄莺搅乱的状态,委婉地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