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①?论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擢第一。?②逵单车赴阙。?③逵唯唯而已。 ④讽逵往谢,逵不答。 ![]() A.①④ B.②③⑤ ![]() C.①②⑤ D.③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B
小题5:(1)逵 尝 自 谓 /司 马 温 公 不 近 非 色 /不 取 非 财 /吾 虽 不 肖/ 庶 几 慕 之
(3分,划对一处得1分)
(2)①秦桧的权势炙手可热,(众人中)不攀附他的人只有你一人。(2分,“炎炎”1分,“附”1分。)
②我不能效仿古人抗拒驳斥权贵奸佞,只是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罢了,然而用来侍奉宰相的礼节也不敢缺失。(4分,“但”1分,“同”1分,“所以”1分,“阙”1分。)
本题解析:
参考译文:
赵逵接着皇帝写的《芝草诗》写诗,他的诗中有“皇心未敢宴安图”的句子,秦桧见到这诗句发怒说:“赵逵还认为不太平吗?”又对赵逵说:“你在馆阁中俸禄少,能把家迁来吗?”赵逵说:“我的父母亲年老不能走又险又远的路。”秦桧缓了缓说:“我会用百两银子帮助你。”赵逵只是连声应答而已。过后秦桧又派他亲近的人重复前面的话,暗示赵逵去感谢秦桧,赵逵不答复,秦桧更加愤怒,想要陷害他,没有来得及做他就死了。皇帝参加了秦桧的丧礼回来,立即提升赵逵为著作佐郎兼代理礼部员外郎。皇帝去景灵宫,尚书省随宰相入见皇帝的只有赵逵一个人。皇帝多次注视赵逵,当天命令引见赵逵上殿,皇帝迎上去对他说:“您知道吗?始终都是我自己提拔你。自从您中进士后,被大臣们阻止,我很久见不到您。秦桧每天推荐人,不曾一句话提到您,凭这个知道您不依附权贵,您真是天子的门生啊。”下令赵逵充任普安郡王府教授。赵逵上奏:“言路很久不通了,请求您批准广开言路采纳意见,不要因为进言的人身份微贱形成阻隔,有希望养成人们敢于说话的风气。”皇帝认为他说得好。绍兴二十六年,赵逵提升为著作郎,不久任命为起居郎。赵逵入宫感谢,皇帝又说:“秦桧势力很大,不依附他的只有您一个人。”赵逵说:“我不能效仿古人抗拒驳斥权贵奸佞,只是不跟他们同流合污而已,然而用来侍奉宰相的礼节也不敢缺失。”他又说:“接受陛下的官位和俸禄却奔走在权贵的门下,我不仅不敢这样做,而且也不忍心这样做。”第二年赵逵与礼部长官一同主管科举考试,赵逵能完全公正地考核察看考生,革除了旧时的弊端,于是选到了王十朋、阎安中。……赵逵因为疾病请求调出朝廷,皇帝命令国医王继先给他看病,他的病已经不能治了。他去世时年四十一。皇帝为他擦眼泪叹息。赵逵曾对自己说:“司马温公不接近不该接近的女色,不取不该取的钱财,我虽然没有德才,希望自己能仰慕他。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8分,每小题2分)
吴顺恪六奇别传
清 王士祯
海宁孝廉查伊璜继佐,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问曰:“闻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曰:“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醅,坐而对饮。查已酩酊,而丐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曰:“入夏不须此,已付酒家矣。”曰:“曾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询其氏里,曰:“吴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曰:“少好博,尽败其产,故流转江湖。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日:“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为观察,以樗蒲①故,遂为窭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稔知关河厄塞形势。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数十通,散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质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初,查在惠州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注释:①樗蒲:古代赌博。
小题1: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遽起,捉其臂曰(遽:于是,就 )
B.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执:捉拿,拘捕)
C.衣以絮衣,不谢,径去(谢:感谢)
D.稔知关河厄塞形势(稔:熟悉)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问:“何以丐?”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敢以为污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C.厚资遣之杳不知其所之
D.锦绮、珠贝、珊瑚、犀象之属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小题3:下列选项中分别属于表现查继佐“施之恩惠”和吴六奇“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A.吴生海内奇士 以三千金为寿,邀至入粤
B.引入发醅,坐而对饮 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
C.留引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备陈诸郡形势
D.帅上其功 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六奇不同于一般人,外貌奇特,身为乞丐,别人请他喝了酒,赠给了他衣服,他却连声道谢都没有,就径直走了。
B.吴六奇认为自己成为乞丐的原因有:一是自己读过书,识得字;二是年轻时嗜好赌博,输光了家产。
C.吴六奇做乞丐时,他觉得行乞玷污自己的名声。后来,他步入仕途,多次升官,一直做到广东水陆师提督。
D.文章叙述了吴六奇的一些传奇经历,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性豪荡、熟地理、有韬略、知恩图报的奇士形象。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A (遽:迅速,急速)
小题2:C (C代词,他;动词,至,到。A因。B“以之为”,把它当成。D这。)
小题3:B (A第一句表现查继佐慧眼识人。C第二句指吴六奇向王师汇报各郡形势。D第一句指王师元帅为吴六奇请功)
小题4:C (“他觉得行乞玷污自己的名声”与文章中“仆何人,敢以为污!”矛盾)
小题5:(1)第二年,查继佐在西湖的放鹤亭下又遇到了他,(衣服破烂)手肘都露了出来,赤脚走路。(注意倒装句式,“明年”,3分)
(2)查继佐认为他的话语奇特,给他准备了热水洗澡,并给他衣服鞋子穿。(注意“奇”意动用法,“衣履”名词做动词,3分)
(3)园里有一块美如玉的石头,查继佐深为赞赏,认为这石头非常奇特。第二次去后花园,这块石头却不见了。(注意“异”意动用法,“再”,“失”,4分)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 海宁县的孝廉查继佐,字伊璜,是崇祯年间的有名人士。曾经在冬季下雪天里,他偶然走出门外,看见一个乞丐在廊房下避风雪,相貌很奇特,查继佐就高声问道:“听说集市上有个叫铁丐的人,是不是你呀?”乞丐回答说:“是我。”又问:“会喝酒吗?”田答说:“会”。查继佐把铁丐带进屋内,拿出酒来,坐着对饮。查继佐已经喝得大醉,铁丐却没有丝毫醉态。查继佐拿棉衣给他穿上,他也没道谢,径直就走了。
第二年,查继佐在西湖的放鹤亭下又遇到他,他衣服破烂,手肘都露了出来,赤脚走路。查继佐问他那件棉衣哪去了,他说:“进入夏天不需要它,已经给酒店当酒钱了。”查继佐又问:“你读过书、识得字吗?”铁丐说:“没读过书、不识得字,怎么落得做乞丐!”查继佐认为他的话出奇,给他准各了热水洗澡,并给他衣服鞋子穿。询问铁丐的姓氏籍贯,他说姓吴,名六奇,是广东人。查继佐问:“为什么做了乞丐?”铁丐说:“年轻时我热衷于赌博,败光了自己的家产,所以流浪转徙江湖。我想:敲门讨饭,过去的贤士都免不了,我是什么人,岂敢认为乞食是玷污自己呢!”查继佐急忙站起来,握住他的臂膀说:“吴君是天下奇才,我却把你当作酒徒看待,真是错待了吴君啊!”查继佐把吴六奇留在家中痛快地喝了一个月的酒,送给他丰厚的财物,让 他回乡去。
六奇祖籍在潮阳,祖父做个道员,六奇因为赌博的缘故,才成为贫寒人。他回广东后,在驿站当役卒混碗饭吃。他非常熟悉了解山川扼要险峻地段的地理形势,正当王师进军广东时,巡逻的士卒捉拿了六奇,六奇请求能面见最高将领商谈事情。与大帅见面后,他详细陈述了各郡的情况,于是请求大帅给他几十份空白文书,散发给各郡的豪强豪绅。清军所到的郡县,堡垒都被攻克了,大帅向上奏报了六奇的功劳。十年中,六奇连续升官,直做到广东水陆师提督。
查继佐在家乡居住,早已不记得以前与六奇交往的事了。一天,有一名广东来的牙将打听到他家,请求拜见,他带来吴六奇的书信和问候,用三千两银子为进见礼,并邀请查继佐到广东去。从海宁到广东,水行三千里,沿途的接风、送行宴会极为盛大热闹。度过大庾岭时,吴六奇已派儿子在道路左边迎接等候。到了家门口,吴六奇就爬在地上磕头,进入正厅,他面向北方并且直身而跪,一件件叙述往事,没有忌讳。夜晚,六奇摆酒举行丰盛宴会,亲自给查继佐敬酒上菜。席上歌舞美妙,各种乐器合奏,各位将领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给查继佐敬酒,直到天亮才散席。从此,查继佐在六奇家居住了一年,行装积累到极大的数目。六奇又用三千两银子为查继佐做寿礼,送给他的锦缎、珠宝、珊瑚、犀角、象牙之类的财宝更是多的无法计算。
当初,查继佐在惠州吴六奇幕府时,有一天游赏后花园,园里有一块美如玉的石头,查继佐深为赞赏,认为这石头非常奇特。再次去后花园,这块石头却不见了。查继佐打听它的下落,才知道吴六奇已经用大船把这块石头运到浙江海宁去了。如今石头仍然保存在查家。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墨竹赋
(宋)苏辙
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客见而惊焉,曰:“今夫受命于天,赋形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驰。散柯布叶,逮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涉寒暑之徂变,傲冰雪之凌厉。均一气于草木,嗟壤同而性异。信物生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振洒缯绡。须臾而成,郁乎萧骚。曲直横斜,裱纤庳高,窃造物之潜思,赋生意于崇朝。子岂诚有道者邪?”
与可听然而笑曰:“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猗猗其长,森乎满谷。叶如翠羽,筠如苍玉。澹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响寂历。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以终日。笋含箨而将坠,根得土而横逸。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忆。”
“至若丛薄之馀,斤斧所施。山石荦埆,荆棘生之。蹇将抽而莫达,纷既折而犹持。气虽伤而益壮,身已病而增奇。凄风号怒乎隙穴,飞雪凝冱乎陂池;悲众木之无赖,虽百围而莫支。犹复苍然于既寒之后,凛乎无可怜之姿;追松柏以自偶,窃仁人之所为,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
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与可曰:“唯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物生之自然信:诚然,确实
B.庐乎修竹之林庐:搭建茅庐
C.绝涧谷而蔓延绝:横穿
D.蹇将抽而莫达达:达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嗟壤同而性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与可以墨为竹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猗猗其长,森乎满谷以吾一日长乎尔
D.而养生者取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墨竹赋》是以对话体结构全篇的一篇赋作。赋中借客之口赞美竹子,将竹子的禀赋与道德人格结合起来写,既表现了竹子的特性,又展示了个人的胸襟。
B.与可指出画竹必须心随竹转,情与竹游,发掘竹的深层次的美韵。这段文字既是展示竹的神韵的美,也是表现画家胸襟的美,同时又是表现艺术构思的过程,情、理、物象结合得天衣无缝。
C.爱竹的与可留心观察竹子的变化,熟悉竹子的各种姿态,将求道之心、好道之心全放置于竹子。
D.文末借助客人之口,用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这两个典故,把题旨升华到了“万物一理”这个社会生活根本原则上。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视 听 漠 然 无 概 乎 予 心 朝 与 竹 乎 为 游 莫 与 竹 乎 为 朋 饮食 乎 竹 问 偃 息 乎 竹 阴 观 竹 之 变 也 多 矣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3分)
??
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3分)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共六处断句,每断对两处给1分)
小题5:(1)比如在风停雨住的时候,太阳出来,山色空明。(“若夫”“霁”各1分;句子通顺1分)(2)即使上天创造竹子的时候没有痕迹,又与我画墨竹有什么不同呢?(“虽”“朕”“焉”各1分;句子通顺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达:幼苗出土。揣摩前句“山石荦埆,荆棘生之”的意思,怪石嶙峋,荆棘丛生,就可体会到后面句子是说竹子的生长,因此此处达的意思是幼苗出土。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两个“以”作介词,意为“用、拿”;A中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关系;第二“而”是连词,表承接关系。C中第一个“乎”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第二个“乎”是介词,可译为“比”。D中第一个“之”为代词,第二个“之”为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没有实在的意义。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全放置于”错。应该是“不仅仅放置于竹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本题考查翻译中的断句。解答时要先回到上下文语境中,心中默译一遍,翻译时要关注句中的名词、动词、重点虚词,例如本句中的“然、无、莫”,这些地方有可能就是应该断开的地方,再根据翻译用斜线断开。
小题5:翻译第一句时注意“若夫”解释为至于,比如;“霁”解释为天晴;第二句时注意“虽”解释为即使;“朕”解释为征兆、痕迹;“焉”为句末语气助词,可解释为呢。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文同擅长画墨竹,画出的竹子看起来和真的一样。
客人见到他画的竹子之后非常惊讶,说:“大自然赋予了竹子生命和形貌。竹子受到雨露滋润,存在于天地间。春天竹子开始萌芽生长,夏天竹笋就脱离竹壳,舒展为竹。等到叶子慢慢增多,到了冬天竹子就长成了。竹子性情刚直,长得姿态却娴雅妩媚。历经寒暑变化,笑傲面对冰雪严寒。草木所吸收的天地间浑然之气是一样的,嗟叹它们生长的土壤一样,但是性情却不一样。确实万物生长有其天然的本性,除了造物主谁能够驾驭的了?如今你却用松烟制成的墨,用兔毛制成的笔,漫不经心地看着作画的墙壁,然后在绢帛上尽情挥洒,不一会儿就画好了。竹子枝叶纷繁茂盛,极为传神,仿佛能听到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画出的竹子弯直横斜,粗细高低,形态各异。窃取了造物主的神妙构思,赋予画竹以蓬勃生机。你难道就是那得道的人吗?”
文同听过了之后微笑着说:“我所追求的就是道,把这种追求寄予在竹子中了。我开始在高山的南面隐居,在竹林附近修建房屋,视听淡漠,对外界无牵挂。早晨和傍晚都和竹子在一起。在竹林间吃饭,在竹阴下睡觉休息。看到竹子形态体貌的变化很多。每当风住、雨停的时候,山林间空旷幽静,太阳出来,竹林就显得特别秀丽茂盛,布满了整个山谷。竹叶像是翠鸟的羽毛,竹上的青皮像是青玉,非常淡薄,竹上的寒露好像都要滴下来了。只有蝉和鸟在林间鸣叫,人的声音寂寞而寥落。我顺着风长啸一声,终日看着那苍茫的远方。新的竹笋带着笋壳一起落下,根在土里生长,穿过涧谷蔓延开来,生出成千上万的子孙。
“到了被斧头砍过,比较稀薄的地方,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竹在那种地方艰难地抽出来却不能伸展开,虽欲倒却顽强支撑着,虽环境艰难元气受损却更加坚强,身体弯折形状却更加奇特。狂风怒号的天气,天寒地冻,叹息别的树木即使很粗大却没有自持。竹却依旧在严寒之后苍翠,没有那种可怜的姿态,使自己与松柏同列,这是效仿仁者的做法,这就是竹子为什么称之为竹了。我一开始见到竹子就很喜悦,现在这种喜悦的感觉已经融入自己身体里了。来了兴致之后,挥毫泼墨,那真切的竹子就在眼前了。虽然自然的竹子是天造地设的,可是这与墨竹又有什么分别呢?”
客人听了之后说:“我从前听说,庖丁,是个杀牛的厨师,但是学养生的人从他那里学到了养生的道理;轮扁,是制造车轮的木匠,读书的人却从中学到了读书的道理。世上一切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而已,更何况您把这道理寄托在竹子中,我说您是得道的人,难道不对吗?”文同听过之后说:“大概是这样子的吧。”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