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这首诗第二句哪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三、四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感受?这两句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巧妙奇警,试做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二句中“惊”字最传神。它表现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的惊喜之情。 ?
(2)诗人运用了拟人化手法,表达了对春雪飞花的欣喜之情。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的原因,但诗人却说白雪是嫌春色来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增加了诗的情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邓廷桢
云母小窗虚,窗滤金波疑湿。
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
天涯犹有未归人,遥夜耿相忆。
料得平沙孤艇,听征鸿嘹呖。
注:云母:竹名,指云母竹。
(1)试分析“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一句在词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作下阕,表达怀远思人之情,但作者却写得很独特,试分析这种独特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用:承上启下。“柳烟如梦”承上文温绿苍翠的竹影而来,写得饶有意境。而“一丝寒碧”则引出下文作者思乡怀远之愁绪。
(2)词作下阕借“人思我”表达“我思人”,与杜甫的《月夜》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怀远思人之情表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柳条、藤蔓、黄莺,表现惜别之情。)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态,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呜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时的眼泪。(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意对即可)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有人认为“江风引雨入舟凉”中的“凉”字用得绝妙,你同意吗?为什么?(2分)
答:?
(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请从“实”与“虚”的角度,任选一首进行鉴赏。(4分)
答:?
参考答案:(1)同意。送友人上船时,正是橘柚飘香的秋天,面对江风、冷雨,一个“凉”字,写出了身体上感觉到的逼人凉意,更透露出离别时的心理感受。“凉”字正是情景交融的结合点,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伤感。
(2)示例一:《送柴侍御》开头两句是实写送别的所见所感,后两句用丰富的想象,虚写别后的情景,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示例二:《送魏二》开头两句是实写送别的情景,后两句行人虚构了一个凄清的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一轮孤月高照,两岸的猿啼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在梦中也摆脱不了愁绪。诗人通过想象友人的旅夜孤寂更好地烘托了送别的伤感之情。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