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立足道德自强,争取社会正义(节选)
——《我有一个梦想》序
何光沪
①有不少人得出结论说:非暴力主义是软弱的、无效的、注定要失败的。它的两位最著
名的鼓吹者甘地和马丁?路德?金,就是最好的例子!
②甘地和马丁?路德?金失败了吗?他们用生命去实践的主张是失败的吗?是无效的吗?是软弱的吗?
③就甘地而言,他比任何别的印度领袖都动员了更多的民众,他用最少的人命牺牲赢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的民族独立运动的成功!他以最低的代价,最有效地摧垮了一个统治方式最有效的殖民帝国的长期统治!他那副瘦骨嶙峋的身躯包涵着的精神力量之强大,使得那个作为世界霸主的敌人也肃然起敬!
④就马丁?路德?金而言,他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不但赢得了蒙哥马利城公共汽车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而且赢得了全国全世界对伯明翰市黑人运动的关注和同情;不但胜利地组织了向首都华盛顿的大进军,而且深深地打动了包括总统肯尼迪在内的各阶层白人的心;不但促成了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从法律上正式结束美国黑人的被歧视地位,而且影响了英国国会通过反种族歧视法和反性别歧视法,从长远来说还促成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崩溃。
⑤至于这些胜利之伟大,以及马丁?路德?金的努力成效之惊人,可以从以下事实略见—斑: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歧视,曾在长达三百多年之中被视为当然,被视为有理,所以问题远远不止是法律的禁止与否,而是人们的心理和观念的改变与否,后一件事情人人都明白是最难做到的。然而人们看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一些大学的白人学生暴乱,会仅仅是因为学校收了几个黑人学生,而在二十世纪结束之前,白人却早已习惯了大量的黑人官员、黑人警察、甚至黑人部长、黑人军队首脑,更不用说社会生活各领域的黑人白人的共同活动,甚至已有了不少白人与黑人的通婚;而在二十一世纪开始之际,甚至已有黑人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
⑥就马丁?路德?金个人而言,他不但在生前获颁诺贝尔和平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而且他的生日早被确立为法定全国假日,这在从国父到各界名人的行列中也极其罕见。最主要的是,他也同甘地一样,不但成了他本国良知的代表,还成了人类良知的代表。而这一切所证明的,恰恰是同样个子矮小、其貌不扬的马丁?路德?金的精神力量之强大,恰恰是他和甘地、曼德拉等等所代表的非暴力抵抗的精神力量之强大。
⑦当然,我们已经看到,就马丁?路德?金来说,他的这种精神之强大,是来源于他的基督教信仰。但他认为,基督福音不是个人精神的福利奖券,而是社会公义的实践要求。在争取社会正义的斗争中,他认为“爱心是我们唯一的武器”。
⑧正因为如此,他可以强大到不在乎胜利与否的地步——他领导的运动参加者要遵守的“非暴力十诫”中,有一条是“要争取正义与和解,而不是争取胜利。”也正因为如此,他可以强大到视“受苦”为“救赎”,甘愿自己流血牺牲的地步——他说:“要争取自由,必须付出流血的代价,而流的血必须是我们的鲜血……无辜受苦是有救赎力量的。”
⑨这种来自信仰的精神之强大,在马丁?路德?金争取社会正义的斗争中,就表现为一种道义上的强大或道德上的自强。为他在复杂的处境、艰难的斗争和内心的矛盾中提供了坚如磐石的基础的,正是这种道德自强的力量。这种力量对于任何争取社会正义的斗争来说,是经费的或经济的、武器的或武力的力量都不可比拟的。
⑩马丁?路德?金已经去世三十三年了。但是,这本书所提供的他的言行,对于当今的世界来说,不是仍值得思索吗?这些言行所树立的崇高榜样,对于当今的人类来说,不是仍值得效法吗?
?(节选自《博览群书》2001年第9期)
小题1:简要说明作者在第④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列举马丁?路德?金胜利事实的。
小题2:开头两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3:为什么说马丁?路德?金的精神力量对于正义斗争来说“是经费的或经济的、武器的或武力的力量都不可比拟的”?
小题4:文章最后说“他的言行,对于当今世界来说”,仍然值得思索。结合文意内容和当今世界发展主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小题:由大到小,由深入浅,由蒙哥马利城公共汽车隔离制度的废除,到促成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崩溃。
小题:列出反面观点——非暴力主义失败论,为后文批驳树起靶子;统领下文,后文即分别针对“失败”“无效”“软弱”进行批驳。
小题:因为马丁?路德?金的精神力量来源于他的信仰,是一种道义上的强大或道德上的自强。而“经济的”“武力的”的力量是借助于外力,不是出自内心。
小题:(参考示例)当今世界发展主流是和平、发展、合作、和谐等,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以暴制暴的办法是不可取的,要尽量采取和平谈判等非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本题解析: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瑞珏之死的起因和经过。(《家》)
(2)请简述爱斯梅拉达爱上弗比斯的起因和经过。(《巴黎圣母院》)
参考答案:(1)为了避开高老太爷的灵柩,免得有血光之灾,高家长辈要求觉新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去住。觉新没有反抗,到城外找了一处房子。觉新来看瑞珏,听到瑞珏在房里凄惨叫痛,想冲进去,但被拒之门外,瑞珏在惨叫声中死去。
(2)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节日的广场,行至广场旁边的一条小巷,忽然克洛德和伽西莫多窜了出来,欲将爱斯梅拉达强行抢走。爱斯梅拉达大呼救命,正在危急时刻,路过的弗比斯救下了她,爱斯梅拉达爱上他。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
论诚意?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分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
(有删节)
小题1: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
小题2: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6分)
小题3: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6分)
小题4: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6分)
参考答案:(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小题1: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15.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有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
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小题2:(6分)
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
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
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小题3: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仅是虚伪的。
老先生开口闭口开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或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 “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小题4:(6分)
(1)辩证(对比)思维
分析(略)
(2)包容态度?分析(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美与丑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
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惊醒我们的教训!”
“喂,小子!”一个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不?”
“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
“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注:爱斯美拉达),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个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这时他竞忘记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喝完水,那可怜人便要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了前一晚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节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通过旁观者对伽西莫多侮辱的描述,表现了群众的麻木、冷酷、无情,与后文的爱斯美拉达的行为形成对比,这进一步突出了爱斯美拉达的乐善好施。
B.在众目睽睽之下勇敢地给他水喝的人,正是天使一样的爱斯美拉达。爱斯美拉达的美丽深深震撼了外表畸形丑陋的伽西莫多,所以他想吻一吻爱斯美拉达的手。
C.伽西莫多想用自己纯真的方式表达感激,但是爱斯美拉达因为心有余悸而躲避,他更加自责,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悲哀,也为爱斯美拉达不理解自己的无恶意而悲哀。
D.小说写到群众的表现:起先是嘲笑、侮辱伽西莫多,可是爱斯美拉达给伽西莫多水喝的时候,又为这一动人的情景而欢呼。群众前后的态度十分矛盾,而且变化比较突然,这样的描写不太合理。
E.小说通过叙写一个外表丑陋的撞钟人遭受刑罚的经过,表现了人性中美与丑的冲突,歌颂人性中美好的同情心,批判了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的行为。
2.选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来描绘这一场面,小说中对众人围攻咒骂这一场面的描写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文中四次写到伽两莫多的眼睛,请逐条分析他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斯美拉达送水喝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E
2.①表现了众人对伽西莫多劫持爱斯美拉达这一行为的愤怒;
②同时也表现众人的冷酷、无聊、刻薄;
③反衬爱斯美拉达的善良、纯洁、有爱心;
④为伽西莫多感激爱斯美拉达作铺垫。(意对即可)
3.①第一次描写表现了他因无人送水而感到失望;
②第二次描写表现他对爱斯美拉达的出现由惊讶到愤怒的心理变化;
③第三次描写表现了他因爱斯美拉达的无私救助而惊讶惭愧和感激的心情;
④第四次描写表现了他被误解时的责怪和悲哀。(意对即可)
4.①与众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使情节更具波澜,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她的善行感化了伽西莫多和众人,塑造了爱斯美拉达这一善与美化身的形象。(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一个艺术家族的杰出代表,有如百花盛开的园林中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大树上的一根最高的枝条。()艺术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的复杂而无穷尽的和声。()有了这一片和声,艺术家才能成其伟大。正像植物只能在适合的天时地利中生长一样,艺术的品种和流派只能在特殊的精神气候中产生,()说明艺术家必须适应社会环境,满足社会需求,()就要被淘汰。
A.而是,然而,因为,从此,要不;
B.因为,何况,只有,进而,要么;
C.而仍是,因为,只有,正由于,不然;
D.而只是,而,正因为,从而,否则;
参考答案:
D。本题注重关联词语的考察,第一、二分句间存在明显转折关系,由此排除B、C项;A、D项相比较,A项“而是”强调了并列关系,D项“而只是”突出转折意味,故选D
本题解析:
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