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9 21:03: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乏困 偏袒 斟酌 运筹帷幄
B.惊愕 弭谤 蛮夷 休养生息
C.拊心 约契 拜谒 委曲求全
D.搏击 杯杓 劫持 大行不顾细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礼尚往来,民间与官方的各种交往中,都讲究人情的有来有往,但官员的行贿受贿是不在此种交往范围之内的。
B.据调查显示,我国现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老养小”的现象。“宅男剩女”一族在家“啃老”,使得中国的老年人心劳日拙
C.由于多年来的疾病缠身,这对老夫妻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他们的生活已到了牛衣对泣的地步。
D.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全体住校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电视机前集体收看奥运会开幕式节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不合语境。礼尚往来,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不是指送礼。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B项,褒贬误用。心劳:费尽心机;日:逐日;拙: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C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D项,望文生义。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现代多误用于形容天气炎热。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阜盛(fù)敕造(chì)歆享(xīn)模样(mó)
B.朱拓(tà) 呜咽(yè)间或(jiàn)嫡亲(dí)
C.炮烙(pào)瞋视(chēn)吞噬(shì)惫懒(bèi)
D.懵懂(měng)作揖(yī)蹂躏(róu)忖度(d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模样mú? C炮烙páo? D忖度duó)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汤、武非受命,乃弒也(2分)
?
(2)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2分)
?
(3)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3分)
?


参考答案:(1)汤、武并不是秉承天命继位天子,而是弑君篡位。
(2)这以后学者没有敢讲明秉承天命、放逐、诛杀一类事情的。
(3)于是请求宾客们,准备了一百多乘车骑,要带着门客同秦军拼命。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B.在去年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今年国家又决定在较为贫困的中西部地区全面取消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老百姓对此评头品足,十分欢迎。
C.余秋雨在各个领域都能干得风生水起,随着上海徐家汇本月23日完成发行申购,作为徐家汇第十大股东,他身价暴增,已经成为“准亿万富翁”。
D.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为国家多作贡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的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就发展的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A“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不能混同于“不绝于耳”,此处望文生义。B“评头品足”比喻在细节上过分挑剔;褒贬误。D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比喻正当壮年。不能修饰“时代”,对象误。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