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蝴蝶从敞开的窗户飞进来,在房间里一圈一圈地飞舞,显然,它迷路了,无法飞出房子。原因是它总在房间顶部空间寻找出路,总不往低处飞——那低一点的位置就有敞开着的窗户。甚至有好几次,它都飞到离窗户至多两三寸的位置了,可就是不肯再飞低一点!最终,这只不肯低飞一点的蝴蝶耗尽了气力,落在桌子上气息奄奄……
常有人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甚至看不到一丝光亮,这是不是有些像这只蝴蝶呢?
请准确理解以上材料,根据你的理解,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创新赢得成功
当我们踏在先人的创造之路上时,我们会感叹祖先的伟大,但回首望去,那里永远只有别人的脚步,犹如大海的浪花,一次次来,一次次去我们要走自己的路,留下自己的脚印创新,让我们留下自己的脚印
创新,让“养不起13亿中国人”成为笑谈。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有许多外国的所谓的专家断定,中国将来不可能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十几亿人口但是,袁隆平却不信这个邪他每天穿梭于稻田之中精心照顾着自己的水稻当时,世界上的许多科学家都断定,不可能培育出杂交水稻但袁隆平没有放弃无论炎炎烈日,潇雨秋风,他都在稻田里进行着无数次实验最终,他成功地培育出了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成为世界第一人世界为之震惊他不仅养活了中国人,更养活了世界上的其他千千万万的人如果袁隆平仍然跟随别人的脚步走路,认为杂交水稻不可能成功,就不会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脚印。
创新,让“嫦娥”飞上了遥远的“广寒宫” 。
2010年,“嫦娥二号”探测器飞上了寥廓的星际,与月球为伴,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嫦娥二号”是中国航天人的心血中国航天科学家在技术落后、起步困难的情况下,历经数年的不断的艰苦的探索、尝试,终于完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嫦娥二号”探测器这凝聚着航天人们创新血汗的“嫦娥二号”赢得了世界的惊叹如果我们固守着现有的技术停滞不前,只是走在别人的路上,就不可能有“嫦娥二号”的飞天壮举
创新,让世界为今日的中国惊叹。
改革开放三十年,让贫弱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穷二白到全民小康,中国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创新,让中国赢得了世界的掌声,让中国人民昂首挺胸,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如果当年我们还是走老一辈的发展模式,我们现在依然是一个贫穷的没有地位的国家只是走在别人的路上,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美好生活。
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创新,让我们比彩虹更绚烂;创新,让我们比海洋更宽广;创新,让我们比蓝天更湛蓝走创新之路,永远留下自己的脚印
这篇文章的论点符合题目要求文章在第一段提出总论点“创新,让我们留下自己的脚印”,然后用三个清晰的分论点加以论证选用的例子新颖,三个分论点里面的假设论证更为文章增色总之,这是一篇很规范的考场作文。
本题解析:本题的素材可以这样分析:这只蝴蝶之所以无法从原来的路径飞出去,原因是它总在房间顶部的空间寻找出路,总不肯往低处飞,那低一点的位置就是敞开的窗户。但无论是什么原因,这所有的一切都体现出了动物心理上的致命弱点——无法用平和的心去走自己应该走的路。
常有人一方面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因循守旧、不思改变,习惯在老路上继续走下去。这是不是有些像那只蝴蝶和马嘉鱼?其实,天生我才必有用,东方不亮西方亮。如果我们调整一下目标,改变一下思路,当一条路走不通时换一条路试一试,完全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
适用话题:学会转弯 换一种角度 前途与道路 目标 成功与创新。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独”很常见,也很复杂。“一枝独秀”固然动人,似乎不及
万紫千红美丽;“独挡一面”诚然神勇,似乎不如众志成城
牢固。人们需要团结合作,却也似乎离不开“独处”;世界
需要沟通交融,却也少不得“特立独行”。“花间一壶酒,独
酌无相亲“是寂寞,也是自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
皆醉而我独醒“是高风亮节,又何尝不是悲怆……
“独”有时不太完美,有时是一种需要,有时又是一种应该
追求的境界。
你对“独”有怎样的体会或见解?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寂寞的清福(学生例文)
时下的年轻人总是习惯说着一句话:拒绝孤独。于是他们欢乐时总愿与人共享,悲伤时也定要向人倾吐。即便到了夜深人静之时,也还要打开电脑,和网友聊上几句,算是排解一下独自一人的失落感。忽然间,仿佛所有人都罹患了“惧怕寂寞”的病症。
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抵是不愿忍受独自一人时的空虚的吧。但也有人偏偏就享受孤独。几年前读到卢梭,他曾说自己最爱寂寞。寂寞之时,他可以屏气凝神,思考人生问题,甚至听到上帝的声音。当时我总觉得卢梭这人多少有些神经质,竟然更乐于过与世隔绝的生活。到了后来,又读到一首诗。诗中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不知怎的,我一下子便爱上了这首诗。有人说,它表达了一种不为人知的寂寞。的确如此,细细的雨丝打下来,微冷的凉意使人的心忽地安静下来。再看着花瓣飘零,便自然而然地使人觉得这世界静的只剩一人。它的诗意,是来自那份寂寞。
于是我意识到,现在我们身边之所以少了些诗意,也许就是因为少了这份寂寞吧!正是现在的社会给了我们无论相隔多远也能够保持联系的机会,才让我们丧失了这种独处时才能静享的诗意。因为没有了多余的空间,所以少了距离产生的美感。这就仿佛是一种讽刺:发达的科技为人与人之间拉近了距离,人们却反而不懂得如何在彼此之间留下一些空白。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难道就真的排遣掉这份孤独了么?学生们在生日派对上的狂欢,上班族夜间在KTV的纵声高歌,夜猫子们上网熬夜聊天,这些真正为他们去走孤独了么?也许并没有,他们时刻想要人陪伴的心情,只是为这灯红酒绿的世界平添了几分喧嚣。人们摆脱了形式上的孤独,却未能填补心灵上的空洞,他们从这浮躁的社会中,只得到了空虚。
这时,我觉得自己似乎能够理解卢梭喜爱寂寞的原因。这就如同诗人在寂寞时写出了优美的诗句,音乐家在寂寞时谱出了清丽的音符,让自己处于寂寞之中,心就能彻底的安静下来,静得你可以察觉自然的气息,静得你能够仔细体味人们之间微妙的距离而带来的无限美感。真正的寂寞,是可以填补空虚的心灵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享受了孤独,于是获得了自在。因此,何不接受孤独呢?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说,它所带来的寂寞,不正是一种清福?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74岁英国老汉布洛克,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却连美国护照都没有,住在用1美元租来的废弃校舍里,吃的基本是素食。但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老汉创办了“偏远地区医疗志愿团”(缩写为RAM)。RAM已经在全球十多个国家为数十万穷人提供了免费医疗服务。布洛克被称为“最穷的大慈善家”?“圣人布洛克”。
“中国首善”?陈光标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50余亿人民币),然而公众对他“现金救穷”“高调行善”颇有微词,甚至认为是一种以牺牲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满足慈善的暴力行为。与此同时,媒体针对名人“诈捐”事件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慈善究竟是什么?用什么方式进行慈善?根据上述材料,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一位作家说:我之所以能写出一些好作品,是因为我脚下有地,头顶有天,眼中有人。
你也许不搞文学创作,却有着类似的感受。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作家的感受主要指创作要能贴近生活、超越现实,启悟生命。延展开来,可从处世做人角度来谈:人生而禀赋浩然正气顶天立地,就要立足现实,热爱生活;就要仰望宇宙,敬畏自然;就要推己及人,觉解生命。等等。或身处现实社会,就脚踏实地,真实做人;或心驰理想世界,则怀抱朗月,御风而行。人始终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之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请以“没有以后”为标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