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六)
2017-08-09 21:17: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B.过去有人,痴无智慧。?
C.经历多日,不能得售。?
D.汝当斩头,自得出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曾率族人二千多人马投奔刘秀,后帮助刘秀称帝。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从夏侯惇拒之?拒:抵御
B.自请愿徙诣魏郡?诣:圣旨
C.屯安民?屯:驻守
D.乃率众与辽破走权走:赶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船运军粮臣以供养无主
B.遂北渡河,攻蕃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C.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击管承于长广?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O、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整死后,李典接管了他的军队,官至中郎将、离狐太守,这一方面体现了家族的荫庇,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李典颇有才干。
B.李典与程昱运送军粮时,没有听从太祖的命令,他担心太祖降罪于自己,于是主动提出率宗族部曲迁徙到魏郡。
C.在与刘备的一战中,夏侯惇不听李典的劝告,率军追击,结果中了敌军埋伏,后经李典营救才得以摆脱敌军。?
D.李典认为战事征伐还没有停息,应该加强郊野地区的军事防务,来控制四方,这一想法得到了太祖的赞同.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4分)
译文:?
(2) 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6分)
译文:


参考答案:
8、B
9、B
10、B
11、(1)李典生性驽钝怯懦,功劳低微,但封赏的爵位和受到的思宠太重,确实应该全宗族的人都来贡献才能。
(2)李典慷慨激昂地说:“这是国家大事,只看你的计策怎样,我怎么能因为私人仇恨忘记国家大义呢!”


本题解析:
8、B(诣:到、往)
9、B(A 项“以”;介词,用/介词,因为。B项“遂”:副词,于是,就。C 项“乃”:副词,才/副词,竟然。D 项“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10、B(李典提出率宗族部曲迁徙到魏郡,并不是担心太祖降罪自己。)
11、(1)李典生性驽钝怯懦,功劳低微,但封赏的爵位和受到的思宠太重,确实应该全宗族的人都来贡献才能
(2)李典慷慨激昂地说:“这是国家大事,只看你的计策怎样,我怎么能因为私人仇恨忘记国家大义呢!”(画线处为采分点)
参考译文: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李典的叔父李乾,有雄霸一方的气概,联合了宾客门人数千家,聚集在乘氏。吕布叛乱时,太祖曹操派李乾回到老家乘氏,慰劳安抚民众。吕布的手下别驽薛兰、治中李封试图招降李乾,打算一起叛乱,李乾不听从,薛李二人就杀了李乾隆。太祖就派李乾的儿子李整率领李乾的部队,和各将领一起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后,李整因跟随曹操平定兖州诸县有功,不久任青州刺史。李整死后,李典调任颍阴令,任中郎将,统率李整的军队,(后来)调任离狐太守。
当时太祖与袁绍在官渡两军相峙,李典率领族人和军队运输粮食布匹供给军队。袁绍被打败后,(曹操)任命李典做了副将军,驻守在安民。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二人,派遣李典和程昱等人用船只运送军粮。恰逢袁尚派遣魏郡的太守高蕃率领军队驻扎在河上,断绝了水路。太祖吩咐李典和程昱说:“如果船只不能通过,就下来走陆路。”李典和各位将领商议说:“敌军虽然装备少,却倚仗着水上的有利地势,有懈怠的心理,(如果)攻打他们肯定攻破。军队(在外)可以不受朝廷的控制,如果对国家有利,专断一次也是可以的,(我产)应该迅速攻打他们。”程昱也认为他说的很对。于是在北边渡河,攻打敌军,大破敌军,水路得以打通。刘表让刘备往北入侵,到达叶城时,太阳派遣李典跟随夏侯惇抵御刘备军队。有一天刘备烧了军营离去,夏侯惇率领人马追逐攻打他,李典说:“敌人无缘无故退兵,(我)怀疑具定有埋伏。南边的道路狭窄,草木茂盛,不能去追。”夏侯惇不听,和于禁追杀,李典留守。夏侯惇等人果然进入了敌军的埋伏里,战事不利,李典前往营救世主,刘备看见救兵来了,这才撤退。(李典)跟随太祖围攻邺城,邺城被平定,和东进在壶关城包围高干,在长广攻打管承,都打败了他们。(后来李典)升迁为捕虏将军,封都亭侯。李典的宗族军队三千多家,住在乘氏,(他)主动请求希望迁徙到魏郡。太祖笑着说:“你打算效法耿纯吗?”李典向太祖谢罪说:“李典生性驽钝怯懦,功劳低微,但封赏的爵位和受到的恩宠太厚,确实应该全族的人都来贡献才能;加之战各征伐还没有停息,应该充实在效野地区,来控制四方,(我)并不是效法耿钝。”于是带领自己的军队族人一万三千多口住在邺城。太祖嘉奖他,升迁他为破虏将军。后来(李典)与张辽、乐进驻扎合肥,孙权带领众人围攻他们,张辽打算遵循曹操的指示出战。乐进、李典、张辽三人一向都不和,张辽担心他们不听从命令,李典慷慨激昂地说:“这是国家大事,只看你的计策怎样,我怎么能因为私人仇恨忘记国家大义呢!”于是率领众人和张辽一起打败赶跑了孙权。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
  杨善会,字敬仁,弘农华阴人也。父初,官至毗陵太守。善会大业中为鄃令,以清正闻。
  俄而山东饥馑,百姓相聚为盗,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皆克捷。其后贼帅张金称众数万,屯于县界,屠城剽邑,郡县莫能御。善会率励所领,与贼搏战,或日有数合,每挫其锋。炀帝遣将军段达来讨金称,善会进计达,达不能用,军竟败焉。达深谢善会。后复与贼战,进止一以谋之,于是大克。
  金称复引渤海贼孙宣雅、高士达等众数十万,破黎阳而还,军锋甚盛。善会以劲兵千人邀击,破之,擢拜朝请大夫、清河郡丞。金称稍更屯聚,以轻兵掠冠氏。善会与平原通守杨元弘步骑数万众,袭其本营。武贲郎将王辩军亦至,金称释冠氏来援,因与辩战,不利,善会选精锐五百赴之,所当皆靡,辩军复振。贼退守本营,诸军各还。
  于时山东思乱,从盗如市,郡县微弱,陷没相继。能抗贼者,唯善会而已。前后七百余阵,未尝负败,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会太仆杨义臣讨金称,复为贼所败,退保临清。取善会之策,频与决战,贼乃退走。乘胜遂破其营,尽俘其众。金称将数百人遁逃,后归漳南,招集余党。善会追捕斩之,传首行在所。帝赐以尚方甲槊弓剑,进拜清河通守。其年,从杨义臣斩漳南贼帅高士达,传首江都宫,帝下诏褒扬之。
  士达所部将窦建德,自号长乐王,来攻信都。临清贼王安拥兵数千,与建德相影响。善会袭安斩之。建德既下信都,复扰清河,善会逆拒之,反为所败,婴城固守。贼围之四旬,城陷,为贼所执。建德释而礼之,用为贝州刺史。善会骂曰老贼何敢拟议国士恨吾力劣不能擒汝等?我岂是汝屠酤儿辈敢欲更相吏邪临之以兵辞气不挠凛然有节。建德犹欲活之,为其部下所请,又知终不为己用,于是害之。清河士庶莫不伤痛焉。——选自《隋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众寡悬殊,未能灭贼?遗憾
B.拜朝请大夫、清河郡丞?提升,提拔
C.复扰清河,善会拒之? 抵触,不顺从
D.反为所败,城固守? ? 绕,围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乘胜遂破营,尽俘其众/年,从杨义臣斩漳南贼帅高士达
B.善会大业中鄃令/复贼所败,退保临清
C.破黎阳还,军锋甚盛/建德释礼之,用为贝州刺史
D.善会率励领,与贼搏战/当皆靡,辩军复振
3.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会进计(于)达,达不能用?
B.金称释冠氏来援,因与辩战,(金称)不利
C.取善会之策,频与(金称)决战
D.善会逆拒之,反为(建德)所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段达讨伐金称,善会进献计谋,未予采纳,段达失败。后来的战斗中,段达采纳了善会的谋略,大败了金称。
B.那时崤山以东地区时局混乱,百姓纷从盗贼,官府势力微弱,很多郡县被盗贼攻陷。当时能够抵抗强盗的人,只有善会。
C.善会英勇善战,斩杀了金称,将金称的首级送到了皇帝所在的地方;跟从杨义臣斩杀了士达,将士达的首级送到江都宫。
D.建德打败了善会后,因为部下的请求,想让善会存活下来,但又考虑到善会终究不能为自己所用,最终还是杀害了善会。?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善?会?骂?曰?老?贼?何?敢?拟?议?国?士?恨?吾?力?劣?不?能?擒?汝?等?我?岂?是?
汝?屠?酤?儿?辈?敢?欲?更?相?吏?邪?临?之?以?兵?辞?气?不?挠?凛?然?有?节?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皆克捷。
?
②贼围之四旬,城陷,为贼所执。
?


参考答案:1.C
2.D
3.B
4.D
5.(1)善会骂曰/老贼何敢拟议国士/恨吾力劣/不能擒汝等/我岂是汝屠酤儿辈/敢欲更相吏邪/临之以兵/辞气不挠/凛然有节/
  (2)①善会率领侍从几百人逐一地逮捕他们,都能克敌制胜。
    ②盗贼包围清河城四十天,城池被攻陷了(沦陷了),善会被盗贼捉到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励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宽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臱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着之篇末。?
(节选自《后汉书·郭林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坟籍:古代典籍,泛指古书。
B.司徒黄琼,太常赵典举有道辟:征召。
C.后遭母,有至孝称。忧:疾病。
D.不违亲,贞不绝俗隐:躲藏。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太“好学善友”和“鉴品士人”的一组是(?)(3分)
A.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
B.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
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
C.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
皆有臱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D.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太早年,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让他在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彦学习,学了三年,博通群书,后名闻京师。
B.郭太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来戴在头上,当时人们也学着他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到这种地步。
C.郭林宗所奖励选拔的士人,都如他所鉴定的。先言后验,大家都佩服他。林宗不会附会增加夸张之,不会运用华而不实和怪诞不稽之词来夸奖人。
D.隐居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后来母亲去世,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5分)
译文:?
(2)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
(1)天子不得以他为臣,诸侯不得以他为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它情况了。(关键字是 “臣”、“友”、“其”各1分,整体译文为2分。)
(2)郭林宗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关键字是 “善”1分,“危言”1分,“而”1分,整体译文为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居丧,指母亲的丧事。
小题2:A项的第二句体现了郭太的耿直而不为仕途,而不是“鉴品士人”。C项的第二句是涿郡卢植对郭太的敬重之语。而不是“鉴品士人”。D项的第一句是说郭太的免遭陷害后,回家教授弟子。不是体现它的“好学善友”。
小题3:D项的后半句“后来母亲去世,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是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害死后所为。
小题4: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家世贫贱。父亲死得早,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彦学习,三年毕业,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游于洛阳,开始见河南尹李膺,李膺大加赞赏,于是结为好朋友,名震京师。后来回到故乡,士大夫诸儒生送到河边,有几千辆车子。郭林宗只与李膺同船过河,送行的众宾客望见他俩,如神仙一般。司徒黄琼征召,太常赵典举有道。有人劝郭林宗出为官的,林宗回答说:“我晚上观看天象,白天考察社会人事,天命要废弃的,是不可支持的。”于是,他都没有应。天赋有知人之明,喜欢奖励教育读书人。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奇伟,宽衣大带,周游郡国。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来,当时人也学着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大都是这样。有人问汝南范滂说:“郭林宗是怎样一个人呢?”范滂说:“隐居像介子推一样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像柳下惠一样,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天子不得以他为臣,诸侯不得以他为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它情况了。”后来母亲去世,有至孝的名声。郭林宗虽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党祸兴起,知名之士大多遭其害,只有郭林宗和汝南袁闳得以幸免。于是闭门教授,学生以千计。
建宁元年(168),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害死,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因叹声说:“人死了,国家也危险了。‘乌鸦不知落在那个人家的屋上啊"。”(是说王业不知当何所归。)
第二年春,在家去世,终年四十二。四方之士一千多人来送葬。志同道合的人于是共刻石立碑,蔡邕作碑文,既成,对涿郡卢植说:“我作的碑铭多啊!都有些感到惭愧,只有郭有道碑无愧色呢。”
郭林宗所举荐选拔的官员,都如他所鉴定的。先言后验,大家都佩服他。后来喜欢品鉴人物的,或附会增加夸张之,所以多了一些华而不实和怪诞不稽之词,又像卜相之书。今录其明明白白见效于事实的,写在篇尾。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2分)
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弓高侯穨当之后也。世乡里著姓。父寻,建武中为陇西太守。
棱四岁而,养母弟以孝友称。及壮,推先父余财数百万与从昆弟,乡里益高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显宗知忠,后诏特原。由是征辟,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名曰:“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时论者之说: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宠敦朴,善不见外,故得椎成。
和帝即位,侍中窦宪使人刺杀齐殇王子都乡侯畅于上东门,有司畏宪,咸委疑于畅兄弟。诏遣侍御史之齐案其事。棱上疏以为贼在京师,不宜舍近问远,恐为奸臣所笑。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及事发,果如所言。宪惶恐,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赎罪。棱复上疏谏,太后不从。及宪有功,还为大将军,威震天下,复出屯武威。会帝西祠园陵,诏宪与车驾会长安。及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诌,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议者皆惭而止。尚书左丞王龙私奏记上牛酒于宪,棱举奏龙,论为城旦②。棱在朝数荐举良吏应顺、吕章、周行等,皆有名当时。及窦氏败,棱典其事,深竟党与,数月不休沐③。帝以为忧国忘家,赐布三百匹。
迁南阳太守,特听棱得过家上冢,乡里认为荣。棱发擿奸盗,郡中震慄,政号严平,数岁,征入为太仆。九年冬,代张奋为司空。明年薨。
(选自《后汉书·韩棱传》)
【注】①教:文告。②城旦: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③休沐:休息洗沐,即休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棱四岁而失去父亲
B.棱阴代兴视事处理政事
C.及窦氏败,棱典其事案件
D.因令怨者之上奏章告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后诏特原之
乡里益高之
B.自手署其名曰
显宗知其忠
C.时论者为之说
世为乡里著姓
D.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
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
小题3: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B.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C.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D.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葛兴中风生病不能听政,韩棱趁机把持政事两年,周围没人敢于违背他的指令。
B.显宗知道韩棱忠诚,下诏升任他为尚书令,并赐宝剑,且亲手题其名为“韩棱楚龙渊”。
C.窦宪派人在上东门刺杀齐殇王子都乡侯刘畅,事情败露后,太后百般包庇,韩棱上疏要求让窦宪出去攻打北匈奴来赎罪。
D.韩棱升任南阳太守路过家乡,皇上特许他回家祭祖,乡里乡亲都为此感到荣光。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翻译下列句子(7分)
①棱上疏以为贼在京师,不宜舍近问远,恐为奸臣所笑。(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能表现韩棱刚直不阿的两个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D
小题5:(1)①韩棱上疏认为贼在京师,不应当舍近问远,恐怕被奸臣嘲笑。②窦太后发怒,深深责备韩棱,韩棱坚持他自己的看法。
(2)①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②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③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诌,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答出一个例子1分,两个例子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可引用原文,也可自己概括)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下句“深竟党与,数月不休沐”内容大意“深入彻底地追究其党羽,几个月都没有休假”可知,“案”为“ 查办”的意思。所以选C。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之”二者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 B项,“其”,前者为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后者为第三人称代词,他的;C项,“为”,前者为介词,替;后者为动词,是 ;D项,“以”,前者为连词,来;后者为连词,因为。所以选A。
小题3: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2.察对话:如 “曰”“云”等;3. 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 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 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9. 断文句通过找谓宾。此题可参考断句的词语有:名词做主语的“太守”“棱阴”、“吏”;谓宾结构“视事”做宾语放在句尾;表时间的“二年”;文言虚词“者”;常用在句首的“因”、“遂”文言虚词“之”等。符合断句要求的选项为B。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A 韩棱是暗地里代理事务,对太守是一种帮助;B 赐宝剑的是肃宗;C 是窦宪求太后要出击匈奴立功赎罪。所以选D。
小题5:(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以为”、“宜”、被动句式、“切”、“固执”.(2)此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特征,在分析时,可以从文中找到与韩棱言行举止相关的语句,通过分析筛选出表现他刚直不阿的语句即可,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用原句概括。如文章第二段“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文章第三段“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等都表现了他的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参考译文:
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是弓高侯秃贵当之后代。世代为乡里大姓。父亲韩寻,建武年间为陇西太守。
韩棱4岁时失去父亲,养母以孝友著称。到了壮年,退让父亲的余财几百万给堂弟,乡里人更加称誉他的风格高尚。起先任郡里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得不能处理政务,韩棱暗地里代替葛兴处理政事,出入二年,命令没有违抗的。葛兴儿子曾经想发布文告安排官吏,韩棱拒绝不听,葛兴儿子于是令抱怨者上奏章告发韩棱。公文下达查核,有关官吏认为韩棱隐瞒葛兴生病的情况,擅自掌管郡守职权,就将他关了起来。显宗知道韩棱忠心,后来下诏特意赦免了他。从此征召入朝,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都以才能著称。肃宗曾赐给众尚书剑,只有这3个人特别,是宝剑,并且亲自写上他们的名字叫:“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宠济南椎成”当时议论的人为之解说:因为韩棱渊深有谋略,所以得了龙渊;郅寿明达有文章,所以得到汉文;陈宠敦厚朴实,善于表现于外,所以得到椎成。
和帝即位,待中窦宪派人刺杀殇王之子都乡侯刘畅于上东门,有关官吏害怕窦宪,都故意怀疑刘畅的兄弟。皇上诏遣御史到齐国查办这件事,韩棱上疏认为贼在京师,不应当舍近问远,恐怕被奸臣嘲笑。窦太后发怒,深深责备韩棱,韩棱坚持他自己的看法。等到事情揭发后,果然如韩棱所言。窦宪很惶恐,向太后请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韩棱又上书劝谏,窦太后不听从。等到窦宪立了功,回来做了大将军,威震天下,又出兵驻扎武威。这时皇帝西往祭祀园陵,诏窦宪与车驾相会于长安。窦宪到后,尚书以下的官吏商议拜见窦宪时,伏地口称“万岁”。韩棱正颜厉色地说:“对上不谄媚,对下不亵渎,按礼无人臣称万岁的制度。”议论的人都惭愧地作罢论。尚书左丞王私自奏记上牛酒给窦宪,韩棱举奏王龙,判处王龙城旦罪。韩棱在朝廷数次荐举良吏应顺、吕章、周纡等,都有名于当时。等到窦宪失败,韩棱负责查究这个案子,深入彻底地追究其党羽,几个月都没有休假。皇帝认为韩棱忧国忘家,赐给他布三百匹。
韩棱升为南阳太守,朝廷特让他回家上祖坟祭祖,乡里以为荣耀。韩棱揭发奸盗坏人,郡中坏人都很害怕,为政严肃公平。几年后,征入为太仆。九年冬,代替张奋为司空的官职。第二年逝世。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