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书边事
张乔[1]
调角[2]断清秋,征人倚戌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3]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释:(1)张乔:唐代诗人。(2)调角:犹吹角。(3)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小题1】简要赏析首联中的“倚”字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书边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征人倚戍楼”展现了“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倚”极言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仿佛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巧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4分)
【小题2】这首 诗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对民族团结的渴望。首联写边塞军旅生活安宁,征人安闲无事;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连城一派日丽平和,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象,尾联“长愿向南流”再次表达民族团结的心愿。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 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首句“调角断清秋”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调角”与“清秋”,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融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这一句似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勾勒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展现“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那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这里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美好的愿望。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诗篇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颔联中的“春风”,并非实指,而是虚写。“春风对青冢”,把王昭君和亲的事迹与当前边关的安宁境况联系起来,表明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颈联中的“大漠”和“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而“无兵阻”和“有客游”,在“无”和“有”、“兵”和“客”的对比中,写明边关地区,因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末联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 题。(8分)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①星旗映②疏勒,③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释】①星旗:星名。 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 ③云阵:军队。
小题1: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
小题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思念家乡亲人。(2分)②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2分)
小题2:虚实结合。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或从对方写起(衬托),用家中思妇的不眠衬托军中客子的思乡,均可得分。】手法2分,说明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可以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忆秦川”“思妇”,可以体会出作者思念家乡亲人;“从军复几年?”由“复”可感悟出诗人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的思想感情。
小题2: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虚实结合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诗歌前两联,作者通过“忆”表达了思念家乡之情,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或者想象;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衬托自己思念家乡的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怀示邻里①?北宋?陈师道
断墙着雨蜗成字②,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注]①时为元符三年(1100)春,作者落职居于徐州。②蜗成字:断墙上留有蜗牛爬过的痕迹,弯弯曲曲如同篆字。③剩欲:即颇欲、很想的意思。
(1)诗中的那些形象的描写照应了标题中的“春”字,请分别指出来。(2分)
(2)尾联作结,照应春游未行之事,兼说今日所思所想。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蜗成字、燕作家、风翻蛛网、雷动蜂窠、未开花。(写对4个得2分,3个得1﹒5分,2个得1分)
(2)“屡失南邻春事约(屡次失约,都未能与邻居同去春游赏花),只今容有未开花(现在也为时不晚,或许还有没开的春花可供赏玩吧)”,(1分);由写以往“剩欲出门”却未作春游,到写如今决定外出也为时不晚,诗势顿生波澜,隐约流露出诗人深沉的意愿,(2分)若作反复吟味,可知这两句暗含有诗人认为辅政出仕为时未晚,还可以有所作为的心情。(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小题1:请概括这首诗中甘菊花的形象特点。(4分)
小题2:诗的五、六两句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生不逢时,不被欣赏,无所依靠,饱受风霜的形象。每点1分)
小题2:反衬(对比也可),用“野外”“众芳”细琐却被采回摆放厅堂,反衬甘菊花的生不逢时,不被欣赏。对“众芳”细琐被采回摆放厅堂的现象的不满,对甘菊花的遭遇表达了惋惜与同情。(答象征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鉴赏诗歌的意象的题目,要抓住诗中描述意象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通过词中的词语“移时晚”“不堪摘”“空长”“缠风霜”,可以看出是生不逢时,不被欣赏,无所依靠,饱受风霜的形象。
小题2:这是一道手法和情感的综合考核的题目,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诗总体上看应该是托物言志的诗歌,但题干问的是五六句,应该答表现手法,应该是对比或反衬,对比的效果是突出某一方的特点,应该是突出“甘菊花”的不被欣赏的形象特征,情感就是对“甘菊花”的同情和对世人做法的批评。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寒秋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体现了自己处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2、答案: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