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A.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若以此说往(? )
(2)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
(3)今小为非(? )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例句中加粗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A.今王鼓乐于此
B.众闻则非之
C.抱其衣裘、取戈剑者
D.窃其桃李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之”作动词的一项是(? )
A.杀一人,谓之不义
B.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C.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
D.孟子将之楚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按,根据(2)分别(3)错误
2.A
3.D
4.(1)现在做小的错事,就知道是不对的;做大的错事即攻打别国,却不知道指责其错误,反而跟着称赞他为义举。
(2)因此知道天下的君子,把义与不义的区别弄得很混乱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⑤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注]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⑤ 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比延烧,不足优也——比:并排。
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夺:强取。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持节发仓栗以赈之——作《师说》以贻之
B.上贤而释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庄助复为请告——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尊宠于群臣无二——以勇气闻于诸侯
3.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
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C
4.(1)因为(汲黯)多次直言极谏,不能留在朝廷(任职),调任东海太守。
(2)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
(3)(卫青)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问国家朝廷(遇到)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指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活用形式不相同的一项
[?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夜缒而出?
C、烛之武退秦师?
D、因人之力而敝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wǎn)、瘘(lòu?)、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注:①俟,等待,期待。②观人风,视察民情,唐朝为避李世民讳,称“民”为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干肉,这里作动词,晾成肉干。
B.余将告于莅事者——莅,管理,主持。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病,生病?。
D.吾恂恂而起——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提心吊胆的样子。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则弛然而卧——秦王还柱而走
B.太医以王命聚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余将告于莅事者——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D.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B.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C.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C
4、(1)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役上,比起我的乡邻们就已经(死)在(他们)后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差役)呢?
? (2)所以我(为此)写了这篇“说”(文体),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官员从这里得到一些实情。
? (3)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荆轲。(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