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9 21:51:5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请为下面的漫画拟写题目(不超过8个字),并写出漫画寓意(不超过30个字)。(6分)


参考答案:题目:盘根错节,人机难离(2分)
寓意: 手机已经生根于身体,人已经异化为手机的奴隶。(4分)


本题解析:人手和手机相连,手机在人手上生了根,这幅漫画的讽刺意味很浓。注意的是,漫画大多是讽刺的。意思对即可。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我国1901年出版的一套小学字典。试根据其对“仁”“京”二字与《新华字典》不同的解释,概括出这本小学字典的几个优点,各不超过5个字。(3分)
仁:
《新华字典》:同情、友爱;敬辞;果核的最内部分。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爱之所由出也,仁义、仁爱;人心也;仁由心出,故果实之发于心者,亦谓之仁,如俗称杏仁桃仁皆是。
京:
《新华字典》:京城,国家的首都,特指我国首都。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首善之区曰京,北京,京都;大也,京为天子所居,故大之,国朝因前代之旧,以顺天府为京师,为城三重,宫阙壮丽,居民二百万,人烟稠密,冠绝各省。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解释更详细;知识性更强;举例说明;传统文化浓。(每要点1分,答出3点给满分。)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所表述的意思,然后比较《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和《新华字典》对同一字解释的不同,就可以归纳出这本小学字典的几个优点。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李商隐《锦瑟》)
(2)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4)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6)重湖叠巘清嘉,??。(柳永《望海潮》)


参考答案:
(1)望帝春心托杜鹃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天下云合响应
(4)一樽还酹江月
(5)万里悲秋常作客
(6)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B.叫我惊讶的是悬挂于屋门前旗杆上的一面如火如荼的国旗。
C.这一措施推出后,票房率大增,而半途退票的则凤毛麟角。
D.头一次干就下这么大本钱,实在是盲人瞎马,让人不放心。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A.指被内行人笑话。B.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C.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从地图上看,庞贝现存的最有名、最值得看的壁画是在城郊的神秘小屋里
②虽然庞贝最有价值的雕塑、壁画和器皿都已经被送到那不勒斯的国家博物馆
③小路比较偏僻,路上人流逐渐稀少
④看到了那幅价值连城的壁画
⑤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神秘小屋
⑥但庞贝仍留有一些古迹供人参观
⑦找对方向后我便一路走过去
A.②⑥①⑦③⑤④
B.①⑤③⑦④②⑥
C.②⑥①⑤⑦③④
D.①⑤②⑥⑦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上下文衔接,即要求语句连贯,可结合语段句子,就7个小句子,逐一分析,并采用排除法,逐一排除。②是起始句,引领下文,可排除B、D两项;易混淆的句子是⑦与⑤哪一项承接①更为合适,根据文意来分析,按照作者的行踪,⑦承接紧凑,故排除C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