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9 21:58:2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减少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B.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扩散。
C.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D.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地称其为“宁波的骄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了一首词的内容。
B.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诗作中大多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C.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今存《荀子》为其所著。
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文体,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此文的作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他与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正在举行的南非足球世界杯的赛场上,朝鲜队虽以1:2不敌巴西队的攻势,但精神可嘉;同样在这届世界杯赛上,斗志昂扬的朝鲜队竟以0:7负于葡萄牙队,令世人瞠目结舌,也由此引发了网友的热烈争论。请你以“泉城网友”的身份就此发表评论。(6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足球比赛犹如战场,首先需要气势,朝鲜队对阵巴西,虽败犹荣,靠的是精神。
示例二:0:7的大比分,说明一个问题:“精神”固然重要,但不能代替经验与实践。


本题解析:应体现出两种观点:一是强调气势精神的作用;二是强调战术实力的水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的“为”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为韩王送沛公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C.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D.耳得之而为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介绍的对象。给,替B.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C.判断词,是。D.动词,成为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体风格不一致、语意重复、句序错位、用词不当等错误,请找出并予以改正。(4分)
①2004年5月6日,《人民日报》首先披露了亚洲某国打算把端午节列入该国遗产名录向联合国申报的消息,②这一事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③国内各家媒体继而纷纷跟进报道,④作为端午节由来地的岳阳市也对此大为震惊。⑤我们试想,⑥端午节若为他国申请为文化遗产,⑦那将是国人的渎职和耻辱。
(1)语体风格不一致的是 ??,拟改为 ?。?
(2)句序错位的改正方法是把 ??和?调换。
(3)应删去的一个词是 ?。?
(4)词语运用不当的是 ??,应该为 ?。?


参考答案:(1)打算把 ,拟改为欲将(拟将)。 (2)把②和③调换。
(3)应删去的是跟进(或继而)。?(4)渎职,应该为失职 。


本题解析:(1)整段文字属于公文主体,是书面语,而“打算把”是口语的形式,不恰当。(2)①句说的是《人民日报》披露了消息,③说的是国内媒体跟进报道,③与①衔接紧密,也正是因为有了媒体的报道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这样也符合生活逻辑,所以,②和③位置应该互换。(3)“继而”表示紧随着某事之后。“跟进”是跟踪前进,或援例或仿效他人行事。两个词词义有重复的地方,保留一个即可。(4)“渎职”是指负有某种法定或约定职责的人员未能尽到职责,或在执行职责时犯了严重过失,此处不合语境。(每小题1分,若一道题有两空,任错一空即不得分。)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