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A.中国的历史从春秋战国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循环的形式,发展少而重复多。 B.重农思想占上风的背景是社会经过动荡重新稳定下来;重商思想发展起来的背景是农业税收非常微薄,国家经济入敷出。 C.历史的经验很重要,但是不能直接运用,如果直接运用历史的经验也许会造成历史的循环,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要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历史和新的历史经验,就必须不能使用历史上使用过的方法,而要结合现实的情况,寻找不同于历史上的新的解决方式。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小题2:
小题3: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可读懂声音和面部表情的软件问世
艾克曼设计出了一个软件程序,可通过分析一个人的讲话、声音和面部表情,帮助人们分析其讲的是否属实。加拿大皇后大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研究人员大卫·斯科恩表示:“政客通常不会完全说谎,但他们却非常善于周旋在真相的四周。这在2008年美国大选中已有明确的体现。”
斯科恩一直在密切注意“周旋”(spin)这个词。他发明了一种算法,可以通过监控对话或演讲中词语的使用,确定说话人什么时候想要在真相的四周周旋。这种算法首先对人称代词进行统计,比如它认为我(I)比我们(we)更加直接。接着,它将对表示笼统含义的短语进行统计。这都体现了很高的“周旋”水准。
斯科恩基于候选人在大选中的150篇演讲建立了数据库。虽然各位竞选人员的演讲稿都出自专人之手,内容也多有雷同,但当斯科恩用这种算法对麦凯恩、奥巴马和希拉里的讲话进行分析时,却发现他们的演讲仍存在着众多明显的不同。
根据软件程序的统计,每一位候选人的演讲中都包含着水平不一的“周旋”因素。其中,在奥巴马的演讲中含有极高的“周旋”指数,大大超出了麦凯恩和希拉里等人的数值。例如,在接受党内提名的演讲中,奥巴马的“周旋”值达到了6.7,与此相反,麦凯恩的得分低达-7.58,希拉里则得了0.15分,与平均值0最为接近。
因此,这项分析也从一个侧面支持了麦凯恩“直言者”的宣言,但这种直接的说话方式对政客来说却不一定是件好事,直接的表述方式往往使激发性极强的演讲变得十分平淡。斯科恩表示,奥巴马在演讲中熟练地使用了“周旋”的技巧。瑞士沃克斯研究所的创立者布兰卡·伯勒曼表示,他很善于使用含糊的用词来处理棘手的突发事件,选票的攀升也证实了这种技巧的有效程度。
伯勒曼用听觉分析软件程序对演讲的声音高低、音量大小和流利与否等7个参数进行了绘图,制作出了声音文件。随后她将此声音文件与演讲者的面部神情关联起来,通过艾克曼开发的面部动作分析软件程序来展现演讲人的表达自如度。
分析显示,麦凯恩的声音起伏很小,让人感觉没有感情或冲击力。无论涉及到积极的前景还是悲观的事实,他的声音听起来几乎一模一样。此外,麦凯恩的声音与面部表情经常不能协调。他在谈论争议性问题时常面露笑意,让人分辨不清是嘲笑还是真诚的微笑,“这让人感觉很不可信”。伯勒曼说道:“人们很难对音调平平的讲演产生信任,尤其是当演讲人的讲话与其面部表情不符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麦凯恩的演讲充满‘周旋’的技巧也无济于事。”相比而言,奥巴马的声音则充满了起伏,其面部表情也能准确地与演讲内容相匹配。但他唯一的缺点就是过于喜欢皱眉,这容易让人感觉十分忧虑。但流利的讲演,高频的语速,以及声音高低的适度控制,都使他的演讲具备很强的感染力。
鉴于上述的测试,那政治家们到底有多“诚实”呢?艾克曼说:“社会民众看待大选候选人就如同对待二手车的销售员,他们似乎对自己的言论确信无疑,因此,我们很难发现完全说谎的政客。”
随着种种辨别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许有一天声音识别器或面部表情识别仪就可以联合揭露出搬弄是非之人的嘴脸,甚至超越心理学家,快速、准确地分析出人们的真实想法。
(取材于《科技日报》)
小题1:下面是伯勒曼对奥巴马的演讲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音充满了起伏,面部表情能准确地与演讲内容相匹配。
B.在演讲中使用了“周旋”的技巧。
C.过于喜欢皱眉,让人对他能否当选感到忧虑。
D.讲演流利,语速快,声音高低控制适度,具备很强的感染力。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各位竞选人员的演讲内容多有雷同,但仍存在着众多明显的不同。
B.2008年美国大选演讲中含有的“周旋”指数奥巴马最高,他很善于使用含糊的用词来处理棘手的突发事件。
C.麦凯恩的演讲激发性极强,但他直接的表述方式却往往使他的演讲变得十分平淡。
D.艾克曼设计出的这个软件程序包括听觉分析软件程序和面部动作分析软件程序。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演讲中含有的“周旋”指数越高,越受民众欢迎,当选总统的可能性越大。
B.演讲的形式诸如语速、声音高低以及面部表情决定演讲是否具备感染力。
C.演讲中使用“我们”和表示笼统含义的短语都是含糊其辞地在真相的四周周旋。
D.艾克曼设计出的这个软件程序目前并不能真的快速、准确地分析出人们的真实想法。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对他能否当选感到忧虑”错,文中“这容易让人感觉十分忧虑”是说让人感觉奥巴马十分忧虑。
小题2:“麦凯恩的演讲激发性极强”错,文中是说“直接的表述方式往往使激发性极强的演讲变得十分平淡”。
小题3:A项,“演讲中含有的‘周旋’指数高”只是一方面。B项,说“决定”夸大其辞。C项,说“都是”绝对。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叩问灵魂
周玉奇
灵魂虚无缥缈,如何叩问?灵魂是否存在,众说纷纭,何必叩问?人是群居的动物,常爱走亲访友。然而,无论你如何地前呼后拥,如何的高朋满座,你的灵魂总是寂寞的。偶尔地叩问一两下灵魂,是为了使灵魂更寂寞、更深沉;是为了让灵魂在心中扎根。
世界上真正有勇气叩问灵魂的人并不多。卢梭的《忏悔录》是一种叩问方式:一个18世纪的法国平民思想家以忏悔的心情,谴责他不光彩的过去。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是另一种叩问形式:他像鲁迅先生那样,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沉痛袒露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中国人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的丑陋,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是一种爱的叩问。巴金老人在人生的暮年用他颤抖的手书写出一部《随想录》,这是要他的灵魂在大幕拉上之前登场,讲一番真话。共产党领袖瞿秋白在告别人世之际,他说了《多余的话》。不管这《多余的话》是否多余,不管世人如何对《多余的话》说长说短,我私意以为,《多余的话》是秋白对自己对他人灵魂的叩问,不管这叩问是和风细雨,是重磅出击,或是万箭穿心。《多余的话》并非多余,只有集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秋白才能一展胸襟。他在与世长辞之前似乎还要向人们贡献些什么。彭德怀上万言书,何尝不是以另一种方式对你我灵魂的叩问?显然,叩问自己或他人的灵魂不是人人愿做、人人敢做的。
人的叩问灵魂,或在夜深人静,或在年老力衰,或与死神接吻,或在痛苦中,或在病患里……这也许是人与灵魂的距离此时最近的原因。“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时对灵魂的叩问往往更真切、更动人。可以设想,春风得意的男男女女,如果要来叩问灵魂,不是让你觉得矫情,就是显得轻飘,这可能是灵魂距离他或她遥不可及的缘故吧!人的灵魂真的像个小精灵,让人捉摸不透。当你事业有成、情场得意、婚姻美满、体健貌美时,这小精灵不知躲到了什么地方睡大觉;一旦你苦了、病了、痛了、贫了、残了、不想活、或者不能活了,此时小精灵便随侍左右,嘘寒问暖。所以 ,物质世界多姿多彩的人较难叩问灵魂,而精神世界丰美的人,却能常常去拜访自己或他人的灵魂。
人的灵魂是应当不时叩问的。如此做来,它会使你时时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看一眼《辛德勒的名单》和《拉贝日记》,你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能不为人性的丧失和人类的杀戮汗颜?踏访重庆的《红岩魂》展览馆,面对《泰坦尼克号》的海底残骸,一边是人的毁灭,一边是爱的永生,你的灵魂还不出窍?“挑战者”号在升空1分12秒后,连同它的7名宇航员一起粉身碎骨,人类为叩问宇宙献身,同时,那种悲壮的场景又使人类的灵魂接受了一次伟大的洗礼。
人是灵肉的集合体,人对灵魂的叩问不必偶尔发生在冥冥之中。人在顺境时不忘叩问一下自己的灵魂,实在难得。人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之中都不愿或不敢叩问灵魂,则注定他或她已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了。这便是叩问灵魂的要义。
14.文章以两问句开头,有什么好处?(4分)
?
??
15.文章第二段列举了很多名人和伟人的事例,是为了阐明什么道理?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
??
16.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应如何理解?(6分)?
?
??
17.综合全文来看,人为什么要叩问灵魂?(“叩问灵魂”的意义是什么?)(8分)
?
??
参考答案:
14、(1)提出了两个人们关心的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2)照应标题,使“叩问灵魂”的内容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3)总领下文,是下文行文的总纲。
15.(1)叩问灵魂不是人人愿做、人人敢做的,叩问灵魂需要勇气(世界上真正有勇气叩问灵魂的人并不多);
(2)解决了“如何叩问”的问题,照应上文。
16、物质世界多姿多彩的人较难叩问灵魂,而精神世界丰美的人,却能常常去拜访自己或他人的灵魂。
17、(1)可以使灵魂更寂寞,更深沉;
(2)为了让灵魂在心中扎根;
(3)会使人时时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4)可以使人类的灵魂接受洗礼。
本题解析:
14、答对两点即可得分。每个要点2分,共3个要点,共4分。
15.一问3分,共6分。
16、划线句子后面的“所以”表示结论,可据此概括。
17、每个要点2分,共4个要点,共8分。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科学家如何破译“非典”病毒
一种冠状病毒的样本(取自一位死于多伦多的患者肺部,重量只有百万分之一克)在全球对抗“非典”的战斗中起到关键作用。
温哥华不列哥伦比亚癌症研究局基因组科学中心的20位科学家组成的攻坚小组连续奋战五天五夜,终于在本月12日破译了SARS病毒的遗传代码。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在14号画出第二份基因草图。昨天,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都宣布了各自画出的SARS病毒基因排序草图。
加拿大人以如此快的速度排出SARS病毒基因序列,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过去10年来人体基因组计划开发的技术,特别是所谓的“鸟枪”基因解码法。
冠状病毒属于这样一种病毒家族:它们只用核糖核酸(RNA)携带遗传物质,而不是像多数生命形式那样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携带遗传物质。
由于基因排序必须使用DNA,这种病毒的RNA首先要转换成DNA。
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研究局的分子生物学家维克托·林博士说:“RNA的稳定性要差许多,处理起来也难得多。把它转换成DNA花去了我们的大部分时间,差不多四天。”
最初的病毒样本的副本片断(即遗传单位)由自动基因排序机解码。加拿大人画出的基因图谱列出了病毒的29727种核苷(即遗传单位),香港方面做出的基因图谱包括了大约3万种核苷。
但是,加拿大科学家提醒人们,基因图谱本身并不能证明SARS病毒就是“非典”的主要原因。有了这种病毒的基因图谱,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试验(注入SARS病毒的猴子是否会得非典)揭示决定性的证据,证明SARS病毒就是导致“非典”的惟一原因。
如果事实证明SARS导致非典的罪魁祸首,下一步将是利用病毒的蛋白质研制一种疫苗,让人体的免疫系统抗击病毒。 ?(选自2003年4月《参考消息》)
1.文中画线处“起到关键作用”的意思是
A.指破译了SARS病毒的遗传代码。
B.指画出了SARS病毒基因排序草图。
C.指将这种病毒的RNA转换成了DNA。
D.指加拿大科学家连续奋战五天五夜所起的作用。
2.从对抗非典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获得了一种冠状病毒的样本。
B.冠状病毒是用DNA携带遗传物质的。
C.非典病毒的基因图谱列有近3万种核苷。
D.SARS病毒是否就是导致非典的惟一原因,尚须通过实验来加以证明。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的“鸟枪”基因解码法,在快速排出SARS病毒基因序列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B.DNA在基因排序中的地位是无法用RNA来代替的。
C.?在RNA转换成DNA的过程中,难度较大,其原因是RNA的稳定性较差。
D.加拿大温哥华不列哥伦比亚癌症研究局基因组科学中心的20位科学家组成的攻坚小组,足足用了四天时间将RNA转换成了DNA。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抗非典研究中的冠状病毒样本,取自一位死于多伦多的加拿大人的肺部,重量只有百万分之一克。
B.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在同一时间各自画出了SARS病毒基因排序草图。
C.导致“非典”的惟一原因如果的确是SARS病毒,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利用病毒的蛋白质研制出一种疫苗,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去抗击非典病毒。
D.科学家们经过奋战,画出了SARS病毒基因图谱,并通过试验,证明了SARS病毒就是导致“非典”的惟一原因。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本题解析:
1.A 由于有了一种冠状病毒的样本使“非典”病毒的遗传代码得以破译,所以在全球对抗“非典”的战斗中起到关键作用;B项是在破译了SARS病毒的遗传代码后才能完成基因排序草图的;C、D两项也均不是。
2.B 冠状病毒只用核糖核酸(RNA)携带遗传物质,并非是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携带。
3.D 不是“足足用了四天时间”,而是“差不多四天”)
4.C A项中说死于多伦多的那人是“加拿大人”,此说法无根据,此人应是一名死于“非典”的患者,非因患一般之病死去的人;B项美国画出的是基因草图,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画出的是SARS病毒基因排序草图。在画出草图的时间上也有先后,美国早于香港,并非同一时间;D项将未然说成了已然,还未通过实验确证。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