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8-09 22:33: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陈面包
[美]欧·亨利
  在街角上开了一家面包店的玛莎小姐40岁,银行存折上显示有两千元存款。她有两颗假牙和一颗富有同情的心。很多机遇不如她的人都结婚了。  
  有一个顾客,一周要来两三次,玛莎小姐开始对他产生了兴趣。他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蓄着精心修剪过的褐色胡子。他说的英语,德国口音很重。他的衣服很旧,上面不是打了补钉,就是皱巴巴、松垮垮的,但显得很整洁,人也很有风度。他到店什么也不买,只买陈面包。  
  有一次,玛莎小姐看到他手指上有块红褐色的污渍,于是便肯定这人是个在贫困中奋斗的艺术家,他准是住在阁楼上,一面画着画儿,一面吃着陈面包,玛莎小姐的那颗善良的心不禁跳得更快了。为了证实自己对他职业的猜想,她从房间里搬来了大减价时买来的一幅画,并把画靠在面包柜台后面的货架上。这是一幅威尼斯风景画,上面画着金碧辉煌的宫殿,一位贵妇人坐在冈多拉上,悠闲地用手划着水玩儿。一个艺术家不会不注意到这幅画。 
  两天后,这位顾客来了,看到了这幅画。“你这幅画真漂亮,小姐,”她把面包包起来的时候,他说。“真的?”玛莎小姐说,对自己耍的小花头很得意。“我确实崇拜艺术和绘画,”她用“艺术”代替了“艺术家”。“你认为这幅画画得很好吗?”  
  “那个宫殿,”顾客说,“画得不好。透视效果不真实。再见。”他拿了面包,欠了欠身子,匆匆走了。  
  不错,他肯定是个艺术家。玛莎小姐把这幅画搬回自己的房间。他眼镜后面的那双眸子多温存,多慈爱!他的眉毛多宽!一眼就能看出透视的问题———却靠陈面包为生!可是天才在得到承认之前总是要苦苦挣扎的。要是天才有两千存款、一家面包店和一颗富有同情的心来支撑,这对艺术该多好呀!但是,这不过是白日梦,玛莎。 
  现在他上店里来,常常会隔着橱柜聊一会儿,似乎渴望玛莎愉快的谈话。他一直买陈面包,从来不买蛋糕,不买馅饼,不买可口的莎莉伦饼。她觉得他开始显得更消瘦、更灰心了。她很想在他购买的寒酸物品中,加点什么好东西,但没有勇气这样做。她不敢冒犯他。艺术家有极强的自尊心,她是明白的。  
  站柜台时,玛莎小姐开始穿蓝点丝绸背心;在后房时,她用榅桲籽和月石熬制成神秘的合剂,很多人都是用这来改善皮肤的。  
  一天,这位顾客照例进了店,把硬币放在橱柜上,要买陈面包。玛莎小姐去拿面包的时候,喇叭声和铃声大作,一辆救火车呼啸驰过。那顾客急忙跑到门边去看个究竟,谁都会这样做。玛莎小姐灵机一动,抓住了机会。柜台后面的货架底层,有一磅新鲜黄油,十分钟之前乳品店的人刚送到。玛莎小姐用面包刀在每筒面包上深深划了一刀,嵌进大量黄油,再把面包压紧。那位顾客返回时,她正用纸把面包包好。  
  她跟那人小聊了一会,异乎寻常的愉快。他走后,玛莎小姐顾自笑了起来,但心里不无慌乱。她是不是太放肆了些?他会生气吗?当然不会。食品不会说话。黄油并不表明她直率得有失女人体统。  
  那天,这件事久久徘徊在她脑际。她想象着他发现了这小手腕后的情景……玛莎小姐涨红了脸。他吃面包的时候,会不会想到那只放了黄油的手呢?他会——  
  前门的门铃恶狠狠地响了起来。有人进来了,声音很响。玛莎小姐匆匆赶到前门。那儿有两个人,一个很年轻,吸着烟斗———这人她从来没见过。另一位是她的艺术家。  
  他满脸通红,帽子推到了后脑勺,头发狂乱。他捏紧双拳,对着玛莎小姐,气势汹汹地挥舞着。竟对着玛莎小姐!
  “笨蛋!”他大声叫道。“我要同她说个明白。”他愤怒地说,眼镜后面的蓝色眸子直冒火星。“告诉你吧,你是只多管闲事的老猫。”  
  玛莎小姐无力地靠在货架上,一只手搭着蓝点丝绸背心。
  年轻人抓住艺术家的衣领。“走吧,”他说,“该说的话你也都说了。”他把那个发怒的人拉到门外人行道上,然后又返回来。“我想还是得告诉你,小姐,”他说,“他叫布卢姆伯格,是个建筑绘图员。我同他在同一个事务所工作。他为新市政厅绘制平面图已经辛辛苦苦干了三个月,为的是用它参加一次有奖竞赛。昨天,那张图刚上了墨。你知道,绘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草稿,完成后,再用几把陈面包屑把铅笔线擦掉。布卢姆伯格一直在你这儿买陈面包。可是,今天——你知道,小姐,那黄油——布卢姆伯格画的图,全毁了。”  
  玛莎小姐走进后房,脱去蓝点丝绸背心,换上过去常穿的那件旧棕色斜纹毕叽。然后把榅桲籽和月石汁合剂扔进了窗外的垃圾桶。
?(本文有改动)
1.指出两处画线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但显得很整洁,人也很有风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用“艺术”代替了“艺术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11段省略的内容是玛莎想象的情景,请你写出。(7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篇小说的标题,另一译本译为“多情女的面包”,你认为哪一个更恰当,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欧·亨利短篇小说结尾的特点往往是戛然而止,余味不尽,有人说这篇小说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就更能体现这一特点,你赞成这一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中玛莎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分点简要回答。(3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聂赫留朵夫上大学三年级时,为了写一篇关于土地所有制的论文到姑妈家度暑假。当时他还是一个纯洁的青年,在一次捉人游戏中,他和玛丝洛娃互相吸引,开始了纯洁的恋爱。
B.聂赫留朵夫带着上诉的状子第二次去探监,他对玛丝洛娃说他要弥补自己的过错,决定和她结婚。玛丝洛娃拒绝了他的请求,但还是饶恕了他。
C.聂赫留朵夫采用了同样的方式处理了两处田庄库兹明和巴诺沃,就是把田地以比同县农民在地主那里租到的土地便宜三成的价格出租给农民
D.玛丝洛娃调到政治犯队伍中以后,各方面的处境都有所改善,重要的好处是,她认识了几个对她起良好影响的人,西蒙松就是其中一个。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
梁思成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未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
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小题1:下列对的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B.是中国人民在建筑实践中普遍承认并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C.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是整个中华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D是在木材结构建筑中产生的,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的规则和惯例。
小题2:对于作者所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B.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规则和和惯例来处理它们的建筑,但是他们是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
C.作者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比较,说明中国的建筑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成就对世界建筑文化也有重要影响。
D.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是有着相同的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的,说明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的融合性。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它完全取决于某一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
B.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古典建筑体系的建筑形式,原本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
C.中国建筑往往是用木结构形式,而西方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说明这两种建筑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D.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文艺复兴时代窗子使用的“词汇”和“文法”完全不同,这证明各民族的建筑各有其风格,本没有相通之处。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最伟大的革命,往往由现实和预期之间最细微的差异所引发。16世纪,哥白尼提出地球并非宇宙中心,他的立论基础在当时许多人看来,不过是天体运动中一些深奥难懂的细枝末节。今天,一场新的革命,已经随着11年前宇宙加速膨胀的发现而拉开序幕。超新里亮度上的细微差异,曾让天文学家得出结论:构成宇宙的所有物质成分当中,有70%是完全未知的。也就是说,空间中充斥着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物质的成分——它们始终推动着宇宙膨胀,而不像其他物质那样阻碍膨胀。这种成分被称为暗能量(dark?energy)。
? 10多年过去了,一些宇宙学家依然对暗能量的存在感到不可思议,甚至开始重新思考那些最初令他们推导出暗能量的基本假设。其中一个假设正是早期革命的产物——哥白尼原理。这个原理认为,地球所处的位置既不是宇宙中心,也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如果我们抛弃这一基本原理,一套能够解释这些观测现象而又不需要借助暗能量的宇宙图景,就会令人惊讶地显现出来。
? 大多数人都非常熟悉这样一个观念:我们这颗行星不过是一粒宇宙微尘,在一个毫不起眼的星系边缘附近,围绕着一颗普普通通的恒星在旋转。在我们这个宇宙当中,类似的星系至少有数十亿,分布之广甚至超过我们的宇宙视界(我们能够观测到的最远边界)——这使我们相信,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没有任何独一无二之处。不过,有什么证据能够支持如此谦卑的宇宙观?我们又如何才能确定自己是否处在一个特殊位置上呢?天文学家通常会跳过这些问题,假定我们的微不足道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进一步探讨。我们或许真的处在宇宙中一个特殊的位置——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这正是世界各地一些物理学家小组最近正在认真思考的观点。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假设自己在宇宙中无足轻重,恰恰给宇宙学家提供了强大的解释能力。根据哥白尼原理归纳而成的宇宙原理声称:任何时刻,从空间中的任意一点朝任意方向看去,宇宙的模样都是一样的。这个假设让我们可以把自己在宇宙一隅看到的东西外推到整个宇宙。宇宙学家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宇宙学原理为基础,构建起了代表最高水准的宇宙模型。结合现代对空间、时间和物质的理解,宇宙学原理暗示:空间正在膨胀,宇宙正在变冷,其中充斥着来自炽热宇’宙开端的遗迹——所有这些预言都被天文观测一一证实。
?比如说,天文学家发现,遥远星系发的光似乎比邻近星系发的光更红一些。这种被称为“红移”的现象就能够用空间膨胀来巧妙解释,因为光波也会随空间的膨胀而被相应地拉长。微波探测器还发现了宇宙极早期发出的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这种大爆炸原始火球的遗迹,像一层帷幕包裹在空间各个方向,平滑得几乎完美无瑕。公平地讲,能成功解释这些现象,我们自视谦卑的态度实在功不可没——假设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越不重要,我们就越能够“全面”地探讨宇宙。(选自《环球》,有删改)
1.下列关于“暗能量”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
A.有天文学家认为,暗能量是一种充斥在宇宙空间中的不同于其他任何物质的特殊成分。 ?
B.在有些天文学家看来,暗能量始终推动着宇宙空间的膨胀,而不像其他物质那样阻碍宇宙膨胀。 ?
C.一些宇宙学家推导出暗能量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早期革命的产物——哥白尼原理。 ?
D.让一些宇宙学家感到不可思议的暗能量,目前已成为解释许多天文现象的重要依据。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哥白尼认为地球并非宇宙中心,这一观点太过深奥,所以被认为是天体运动中的细枝末节。 ?
B.根据哥白尼原理归纳而成的宇宙原理,帮助宇宙学家们构建起了代表最高水准的宇宙模型。 ?
C.科学家们通过天文观测证实了宇宙空间正在膨胀、变冷以及大爆炸原始火球遗迹已经消失等预言。 ?
D.天文学家观测遥远星系发的光似乎比邻近星系发的光更红一些,主要是因为其光源有强弱之分。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其他数十亿类似于太阳系的星系中,一定存在和地球一样围绕恒星旋转的适合生物生存的行星。 ?
B.根据宇宙4原理,我们站在南极、北极或者赤道仰望天空,所看到的宇宙的模样都是一样的。 ?
C.经过世界各地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处在宇宙中一个特殊位置的观点必将被证实。
D.运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极其重要的观点,能很好地解释宇宙微波背景、太阳系以及黑洞等现象。



5、阅读题  托尔斯泰灯
蒋子龙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图拉州托尔斯泰故居(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的屋顶上。灯罩巨大,比灯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
  ——这就是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发现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出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最初这张大桌子上只有三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夫人陆续地为他生下了13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夭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13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都必须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圣经》,读课文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也包括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就更亮多了。即使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孩子们自己围着灯读,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于是,久而久之便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了一盏灯。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最有效地培养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又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养。
  这需要有“长性”。而托尔斯泰正好是个有“长性”的人,他从12岁开始写日记,直到82岁去世,没有一天中断过。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其它地方。(《读者》2008年第10期)
1、“托尔斯泰灯”有过怎样的演变过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托尔斯泰灯”具有怎样丰富的寓意?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说“阅读培养精神生活习惯,好的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文中有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作者的这个感悟,试作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孩子性格的培养需要“长性”,这种“长性”在文章中体现在哪些地方?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正确使用词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