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十)
2017-08-09 22:56: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唐代的贾岛一向以苦吟闻名于世,贾岛的苦吟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下了一番功夫的,而这些又都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甲                 。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 上充分表达出来。乙                 ,就好象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下面的语句分别属于甲和乙两处,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这些句子分成两组,并排出顺序。
①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       ②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       ③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    ④那就不如无诗       ⑤叫人读了兴趣索然   ⑥ 但是写成之后     ⑦ 用心推敲修改
(1)属于甲处的语句依次为:                   
(2)属于乙处的语句依次为:                   


参考答案:(1)属于甲处的语句依次为③⑤④;(2)属于乙处的语句依次为①⑦⑥②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连贯能力的题目。答题时应先仔细考察甲、乙两道横线的语境。根据语境可知,填入甲处的语句应该同意境有关,填入乙处的语句应该同表达有关。然后再根据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排列顺序。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子(chuán)
鸽(xùn)
唱(tí)
寺(tuò)
B.房(lìn)
废(tuí)
(qù)
意识(qián)
C.姻(yuán)
(dùn)
山(tuó)
瓜熟落(dì)
D.平(zè)
(ruǐ)
廿四桥(niàn)
不能自(y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①乎?”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
[注]①盍彻乎:盍,何不。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②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联系社会实际,试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这里,有若的观点是,施行“彻”制,减轻赋税,改行“彻税”即什一税率,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应联系原文和社会实际进行分析)


本题解析:这类题目考查对文章要点和作者观点的把握。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总结出政治见解,然后结合实际去探究。选文部分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认为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富足了,这样国家就好管理了,也就是说富国先富民。考生在联系现实时要注意探究的角度,可以结合当代的治国方略来作答。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问题。(10分)
世俗多言李白当涂采石山,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选自《容斋随笔》)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小题2】《容斋随笔》的作者是南宋文学家             。(限填人名);作为著名景点,文中的“采石山”在今天的             省。(限填省名)(2分)
【小题3】文中“试弦歌”的意思是(3分)                      (    )
A.做地方官
B.依琴咏歌
C.教育学生
D.学习礼乐

【小题4】本文通过对李白之死的辨误,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3分。每处1分,共3分;多画一处线,倒扣1分,扣满3分为止。)
【小题2】洪迈(1分); 安徽(1分)
【小题3】A(3分)
【小题4】社会上流传的那些话,实在不值得相信。(2分)(评分细则:意思对即可,如写“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给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断句,应该在初识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短句的主要依据在句中名词和动词,其他还有特殊虚词和句式等。一般来说,动词的宾语(或补语)之后应断句。比如本题,“草稿万卷”是主谓短语,其后应断句。动词“修”的主语是“手集”,无宾语,其后应断句。“枕上”是动词“授”的状语,“简”是其宾语。动词“为”的宾语是“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回答本题,主要依据平时的课外阅读和课本相关注释。平时要加强对名著的阅读和记忆。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A。
【小题3】题中的“试弦歌”用的是借代手法,借“弦歌”代指为官。答题时,若忘了“试弦歌”的意思,可结合上下文揣摩,并且运用排谬法解答。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解答此题,应先读懂文意,然后再总结归纳。文段最后一句“乃知俗传良不足信”,乃是文段观点句,答题时将它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说出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社会上多说李白在当涂的采石,在长江上行船因为喝醉了酒,见到水中月亮的影子俯身去捞取,于是淹死在水中,所以采石矶有捉月台。我考察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说:“我在涂州做地方官时,太白病重,有很多卷草稿,还没有修订,在床上交给我,让我作序。”还有李华作《太白墓志》也说:“太白写《临终歌》而死。”才知道社会上流传的那些话,很不值得相信。大概和说杜甫(杜子美)由于喝了白酒、吃了牛肉块,(饱胀)而死,是一样的(无稽)。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 ]
A.无辜?引擎?置之度外
B.雷庭?蜕变?瞭望
C.霎时?侦探?肆虐
D.沮丧?执著?荒谬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