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8-09 23:02: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 [宋]范仲淹 君讳世衡,字仲平,国之劳臣也。不幸云亡,其子泣血请铭于予。予尝经略陕西,知君最为详,惧遗其善,不可不从而书之。? 初康定元年春,夏戎犯延安,我师不利。君时任鄜州从事,建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朝廷从之,以君董役事,与兵民暴露数月,且战且城。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凿地百有五十尺,始至于石,工徒拱手曰:“是不可井矣。”君曰:“过石而下,将无泉耶?尔攻其石,屑而出之,凡一畚,偿尔百金。”工复致其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饮甘而不耗。万人欢呼曰:“神乎!虽虏兵重围,吾无困渴之患矣。”用是复作数井,兵民马牛皆大足。自兹西陲堡障患无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 既而朝廷署故宽州为青涧域,授君内殿承制,知城事,复就迁供备库副使:旌其劳也。青涧东北一舍而远,距无定河。河之北有虏寨,虏常济河为患。君屡使属羌击之,往必破走。建营田二千顷,岁取其利;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贷之本,速其流转。乃建白凡城中刍粮钱币,暨军须城守之具,不烦外计,一请自给。使一子专视士卒之疾,调其汤饵,常戒以笞责,期于必瘳,土卒无不感泣。王公尧臣安抚陕西,言君治状。上悦,降诏褒之曰:“边臣若此,朕复何忧!” 庆历二年春,予按巡环州。乃请于朝,愿易君理环。君乃周行境内,入属羌聚落,抚以恩意,如青涧焉。有兀二族受夏戎伪署,君遣人招之,不听。即出兵诛之,死者半,归者半,尽以其地壁牛羊赏诸有功。其僭受伪署者咸股粟请命。由是属羌无复敢贰。 君少尚气节,莅官,能摘恶庇民。青涧与环人,皆画君之像而享事之。及终,史民暨属羌酋长朝夕临柩前者数日。 铭曰:呜呼种君,生于贤门。吾志必立,吾力是陈。捍虏之志,义边之民;夙夜乃职,星霜厥身。生则有涯,死宜不泯。(选自《范文正公文集》,有删节) ? [注]①瘳(chou):病愈。②义(少):安定。?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惧遗其善,不可不从而书之/遗:埋没 ? B.尔攻其石,屑而出之/攻:开凿 ? C.乃请于朝,愿易君理环/易:代替 ? D.有兀二族受夏戎伪署/署:委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子泣血请铭于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B.请因其废垒而兴之/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 ? C.自兹西陲堡障患无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乃建白凡城中刍粮钱币/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种世衡有勇有谋,他率军民筑青涧城坚守边塞,凿井以解无水之患,击败了隔河对峙的敌军。他恩威并施,收服了环州的属羌部落。 B.种世衡视兵如子。他专门派一个儿子去探视伤病的士兵,负责他们的饮食治疗,到期没能治愈还要责罚儿子,士兵都大为感动。 C.种世衡治绩卓著,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一致推许。皇帝下诏褒奖他,长官大力举荐他逝世之后,吏民百姓、外族酋长都来吊唁他。 D.范仲淹认为,种世衡是名门之后,既立有大志,又努力作为,他捍卫边疆,安定百姓,日夜辛劳,忠于职守,但英年早逝,功业未成,令人叹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朝廷从之,以君董役事,与兵民暴露数月,且战且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贷之本,速其流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死者半,归者半,尽以其地壁牛羊赏诸有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逮至远鄙郊外之臣——远鄙:边远的小邑 B.四鄙之萌人闻之萌——人:即民人 C.列德而尚贤——列:按照某种次序排列 D.以劳殿赏——殿:在宫殿上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化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问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使,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帏,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也!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选自《清文选?芋老人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尽一器,再进尽:全部 B.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走:步行 C.厚资而遣之资:资助 D.特怪老人虽知书特:特别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D.无不同于芋焉于人为可讥
|
小题3: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因图报,让芋老人的儿
子不再当佣工了。
B.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
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
C.文章由相同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评了富而弃其归,贵而绝其交,为吏而背其所学等社会现象。
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整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
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留侯论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聶政之计,以侥幸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选自岳麓出版社1988年版《古文观止》卷之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见:表现
B.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敝:通“弊”,弊端
C.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逆:迎接
D.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称:相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①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预羽曰
C.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身 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①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②乃使其从者衣褐
3.下边各项中,能够直接说明留侯张良的“大勇者”本色的一项是( )
A.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B.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C.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
D.具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即亮出中心论点,“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有匹夫之勇与天下大勇之分。
B.对张良“圯上受书”之说,作者大胆“翻案”;一是除去“圯上老人”身上的神奇诡异之气,二是指出老人“其意不在书”,而在折其刚锐之气,使张良能忍小忿而就大谋。
C.张良一生可写可论者甚多,作者只选取圯上受书和辅佐高祖两桩,前者说明张良之“忍”的难能可贵,后者强调张良之“忍”的巨大作用,选材紧扣题旨,行文不枝不蔓。
D.“翻案”文章容易矫杆过正。年青的苏轼为强调“忍”的重要,将“忍”说成张良建功立业的根本原因。甚至将刘项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忍”与“不能忍”的个人气质,显然有片面性。
5.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令将军与臣有邰
B.人不敢与忤视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