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干涉和衍射》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6分)一列简谐横波,在t=0.6s时刻的图像如下图甲所示,此时,P、Q两质点的位移均为 1cm,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两个得4分,选对三个得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0分) |
参考答案:ABD
本题解析:由乙图读出t=0.6s时刻质点A质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故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选项A正确;由甲图读出该波的波长为λ=20m,由乙图周期为:T=1.2s,则波速为:v=。选项B正确.△t=0.6s=0.5T,质点做简谐运动时在一个周期内质点A通过的路程是4倍振幅,则经过△t=0.4s,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S=2A=2×2cm=4cm,选项C错误;图示时刻质点P沿y轴负方向,质点Q沿y轴正方向,所以质点P将比质点Q晚回到平衡位置.将此图象与正弦曲线进行对比可知:P点的横坐标为xP=
m,Q点的横坐标为xQ=
m,根据波形的平移法可知质点P比质点Q晚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为:t=
s=0.4s,选项D正确;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该波的波长为20m,根据这个条件可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30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选项E错误.
考点:横波的图象;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所示,O是水面上一波源,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某时刻的波峰和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若不考虑波的反射因素,则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水面上的波将分布于
[? ]
A整个区域
B阴影Ⅰ以外区域
C阴影II以外区域
D阴影II和III以外的区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如图12-6-7所示,在x轴上A、B为振动情况相同的波源,同时向同一方向振动,相距3 m,振幅为0.05 m,两列波波长都为2 m,问:
图12-6-7
(1)x轴上坐标为1.0 m、1.5 m、2.0 m、2.5 m处质点的振幅各是多大?
(2)若波速为5 m/s,则2.5 m处的质点F在0.8 s内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参考答案:(1)0;0.1 m;0;0.1 m
(2)0.8 m
本题解析:两个波源频率相同,振动情况也完全相同(指振动步调相同),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某些区域内质点振动总是加强或总是减弱,介质中质点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Δs,如果路程差为波长λ的整数倍时,该点的振动是加强的;如果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时,该点的振动是减弱的,如两波源的振幅相等,则这些质点的振幅为零.
(1)C和E点到A、B的路程差为:
Δsc="CB-CA=(2.0-1.0)" m="1.0" m=
84823621
ΔsE="EA-EB=(2.0-1.0)" m="1.0" m=
即C、E两点的振动是减弱的,两列波在这两点引起的振动总是方向相反,所以C、E两质点的振幅为零.
D点和F点到A、B的路程差分别为:
ΔsD="DA-DB=(1.5-1.5)" m=0
ΔsF="FA-FB=(2.5-0.5)" m="2" m=λ
即D、F两点的振动是加强的,两列波在这两处所引起的振动总是方向相同,所以D、F两质点的振幅为A="2×0.05" m="0.1" m.
(2)周期T=="0.4" s,经Δt="0.8" s=2T,由于F点的振动总是加强的.振幅A="0.1" m,所以在0.8 s内质点F通过的路程为s="8A=0.8" m.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物理知识点《匀速圆周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