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γ射线一般是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的,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三种射线的本质及特点.α射线是速度约为光速1/10的氦核流,由原子核中的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穿透本领很弱,电离作用很强,故A错;β射线是速度接近光速的电子流,其实质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变为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贯穿本领很强,电离作用较弱,所以B错;γ射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贯穿本领最强,电离作用很弱.对于同一个原子核,不可能同时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放射性元素同时发出三种射线,是不同原子核同时衰变的结果.γ射线总是伴随着α射线或β射线而产生的,C对D错.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在n=1和n=2的轨道上运动时,其运动的
A.轨道半径之比为1∶4
B.动能之比为4∶1
C.速度大小之比为4∶1
D.周期之比为1∶8
参考答案:AB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玻尔的原子理论表明: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原子核对它的库仑引力来提供.
因为rn=n2r1,所以r1∶r2=1∶4
由
得:电子在某条轨道上运动时,电子运动的动能
Ekn=
,
∶
=4∶1
电子运动的速度vn=
得:v1∶v2=2∶1
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n=
得T1∶T2=1∶8
上述选项A、B、D正确
考点:
点评: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有关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
B.静摩擦的方向可能与其运动方向相同
C.当物体与支持面间的压力一定时,滑动摩擦力将随接触面积增大而增大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弹力产生条件为两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摩擦力产生条件为:接触面粗糙,接触面有弹力,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弹力方向垂直接触面,而摩擦力在接触面内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故弹力和摩擦力垂直.
解答:A、根据摩擦力和弹力的产生条件可知:弹力、摩擦力都属于接触力,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故A正确
B、静摩擦的方向可能与其运动方向相同,例如物体放在倾斜的传送带上,故B正确
C、当物体与支持面间的压力一定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故C错误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点评:弹力、摩擦力是高中阶段的重点知识,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实例来加强理解.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对于巴耳末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氢原子光谱的波长都与巴耳末公式相对应
B.巴耳末公式只确定了氢原子发光的可见光部分的光的波长
C.巴耳末确定了氢原子发光的一个线系的波长,其中既有可见光,又有紫外光
D.巴耳末公式确定了各种原子发光中的光的波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巴耳末公式只确定了氢原子发光中一个线系的波长,不能描述氢原子发出的各种波长,也不能描述其他原子的发光,A、D错误;巴耳末公式是由当时已知的可见光中的部分谱线总结出来的,但它适用于整个巴耳末线系,该线系包括可见光和紫外光,B错误,C正确.
考点:氢原子光谱 巴尔末公式
点评:对巴尔末公式的理解应该正确,其实就是氢原子能级间跳跃时释放出的谱线,因为氢原子能级是不连续的,所以跃迁时释放的谱线也是不连续的,当然属于线状光谱。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人类认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并进行研究是从开始的
A.发现电子
B.发现质子
C.α粒子散射实验
D.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是从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故选D
考点:天然放射现象;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理解近代物理中几个重要试验以及对应的实验结论即可解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