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物体静止放于水平桌面上,则:
A.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B错误。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支持力又等于重力,所以压力大小等于重力,但是不能说成压力就是重力。故C、D错误。
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物体A、B、C均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mC,三个物体加速度a与其所受水平拉力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图中A、B两直线平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μA=μB=μC
B.mA<mB<mC
C.mA>mB>mC
D.μA<μB=μC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动摩擦因数及F的关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图象截距的含义,再进行选择.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g=ma
得a=
,根据数学知识得知,a-F图象的斜率k=
,由图象看出,甲乙的斜率相等,大于丙的斜率,则mA=mB<mC.
当F=0时,a=-μg,则根据图象看出,μA<μB=μC.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图象常常根据图象的斜率、截距、面积等等数学意义研究图象的物理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如图所示的ABC是木匠用的曲尺,它是用粗细不同、质量分布均匀、两段质量相等的木料做成的,D是AC边线的中点,F是AB段的中点,G是BC段的中点,E是FG连线的中点,则曲尺的重心在
A.B点
B.D点
C.E点
D.G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先找出每段的重心,再根据两段木料的质量相等,分析判断出尺子的重心位置.
解答:解;由题意知AB的重心在F点,BC的重心在G点,又AB和BC的质量又相等,所以整个曲尺的重心在FG的中心E点,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的物体重心可以利用悬挂法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如右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环轨道与水平面相切于M点,与竖直墙相切于A点,竖直墙上另一点B与M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0°,C是圆环轨道的圆心,D是圆环上与M靠得很近的一点(DM远小于CM).已知在同一时刻:a、b两球分别由A、B两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倾斜直轨道运动到M点;c球由C点自由下落到M点;d球从D点静止出发沿圆环运动到M点.则
A.a球最先到达M点
B.b球最先到达M点
C.c球最先到达M点
D.d球最先到达M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b、c三个小球均匀加速直线运动,d球的运动可等效成单摆运动,因DM远小于CM,其运动等效为简谐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到a、b、c三个球运动时间与圆的半径的关系,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到d球运动时间与圆的半径的关系,即可比较时间长短.
解答:设圆环轨道的半径为R,a、b、c、d四个球运动到M点所用时间分别为t1、t2、t3、t4.
对于a球:加速度为aa=gsin45°,
R=
,联立解得t1=2
对于b球:加速度为ab=gsin60°,2R=
,联立解得t2=2
?
对于c球:由R=
,得t3=
对于d球:d球的运动与单摆的简谐运动类似,等效摆长等于R,其运动时间t4=
=

根据数学知识可知,t3最小,所以c球最先到达M点.
故选C
点评:本题要善于用相同的量表示小球运动时间,难点是将d球的运动等效成单摆运动.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某同学站在观光电梯内随电梯一起经历了下列三种运动: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加速度大小a<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运动因为都是上升过程,所以该同学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只有加速上升和减速上升过程,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C.三种运动因为支持力均做正功,所以机械能均增加
D.只有加速上升过程,机械能增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失重状态: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合力也向下;
超重状态: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合力也向上.
解答:A、加速上升时,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匀速上升,加速度为零,减速上升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AB错误
C、经历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但是支持力的方向始终向上,与位移方向一致,三种运动因为支持力均做正功,所以机械能均增加,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掌握住超重失重的特点,本题就可以解决了.
本题难度:一般